近年精品聯名如雨後春筍般盛行,講好聽一點是彼此激盪創意,不過說白了,就是精品已「快時尚化」。不論是品牌與名人聯名、品牌與品牌聯名、又或是品牌和其他領域跨界,頻繁的程度已不知今夕是何夕,如同疲勞轟炸。到底這種速食化的時尚還會發燒多久,我想我們得從現今的消費者下手分析,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精品會做出如此變革,通通都是向錢看。
↑Alexander Wang x Adidas Originals推出的一系列商品包含運動鞋以及服裝。
↑為紀念Superstar鞋款發行50週年,Prada和Adidas Originagls推出聯名之作。
↑Gigi Hadid x Tommy Hilfiger x Barbie多方聯名推出的玩偶。
精品最早期一年只有兩季服飾發表,為滿足消費者款式需求,才又有了早春、早秋四季,偶爾來個膠囊限定系列產生新意。這樣的態勢幾十年來無太大變化,一直到近十年來數位革命開始,徹底顛覆了時尚業的產品週期。
過往時尚業的消費主力,大多是在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世代,也就是目前54歲至72歲的長者,因為他們在社會上已累積足夠的資產消費精品。而過往媒體與販售通路也相對單純,你在報章雜誌電視刊登廣告,然後只能去門店消費。
↑今日的精品已經不像當年遙不可及、神秘,社群軟體讓品牌與群眾密不可分。
拜數位科技所賜,顛覆了走在最前面的傳統精品業。
YouTube向大眾開啟了時尚秀的神秘面紗,社群軟體加速了訊息的傳播,網路購物突破了時間地點的限制。這些科技讓幾十年都關起門來做事的高冷時尚業意識到:他們若想繼續在這個世道生存,必須改變方式,擁抱科技。
↑2016年Tommy Hilfiger首次採用「即看即買」模式,旋即獲得銷售數字上的大幅成長。
幾十年,人會老去,精品的消費主力逐漸從嬰兒潮出生的世代,轉變成現在29歲至39歲的千禧世代,甚至是15歲到20歲最年輕的Z世代,這兩代在數位環境成長的生力軍,幾乎已佔精品消費一半以上的業績。
數位時代的特色是什麼?那就是快、快、快,什麼東西都要快,大家接收資訊的時間有限,資訊爆炸的結果,就是讓每個人接受的資訊碎片化。該如何在最短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各家精品可得各憑本事。而這也是為什麼90年代招搖過市的滿身LOGO於近年重新復闢的原因,因為年輕消費者已無暇關注品牌悠長歷史,他們在意的僅僅就是「這個LOGO在身上,是不是最潮的?」,而精品到處聯名「快時尚化」,也是肇因於當今的數位環境,與年輕消費者崛起的產物。
↑2019年Burberry首次推出的TB Monogram運用在絲巾、皮包、外套等多樣商品。
↑以精湛工藝著稱的DIOR和Rimowa推出聯名系列,手拿包、登機箱和行李箱應有盡有,提供旅人們更有質感的生活選擇。
言歸正傳,若你要問我這種到處聯名的現象還會持續多久,除非還有最新的科技改變當代環境,又或是另一批更年輕的世代長大成為社會生力軍,不然我想最短在未來五年內,精品聯名的現象依然會持續存在。
◎Photo Via:品牌官網,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