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由Jeffrey Jacob Abrams導演的《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即將上映。這將是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另一個最終結局。電影在截稿前還未上映,所以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結局,都會是這一部史詩級電影的落幕。
跟身邊的朋友談起《星際大戰》,總會有兩派極端的反應:一種是近乎宗教狂熱的腦粉、一種是毫無頭緒的普通人,甚至沒有看過此系列電影中的任何一部(尤以女性居多)。也許因為文化與地域的差異,在美國以「現象級」之姿稱霸的全民經典,在東方的反應就「還好而已」。不過就算沒有看過,說起《星際大戰》時很多人還是會說:「我知道啊,就是那部科幻片嘛。」
是的,這就是大家普遍的印象。
↑《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將與北美同步上映,是星戰迷很期待的一部年度大戲。
不光系列電影本身是個傳奇經典,連創造這部戲的導演也是朵奇葩。
當年一枚默默無聞的好萊塢新人導演,靠著這部科幻電影絕地翻身,而他一生也只專注做這一件事:搞好有關《星際大戰》的一切電影與周邊衍生產品,如電視劇、動漫、遊戲、玩具,與線上線下各種活動。
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即《星際大戰》是個大IP(Intellectual property,專利),可以發展無限商機啊親愛的!
那位曾經的新人導演,就是現在鼎鼎大名的—喬治盧卡斯。2012年,他把《星際大戰》的版權賣給了迪士尼;2018年,《富比士》公布了美國名人富豪榜,喬治盧卡斯便以54億美金的淨資產排名第一,而史蒂芬史匹柏則位列第二。
當時,連一集《星際大戰》都不願意讓好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喬治盧卡斯,最後把像孩子一樣珍惜的星戰版權賣給了迪士尼,順便奉獻了接下來對新劇本的想法。但2015年後的《星際大戰》7、8、9部曲,卻沒有按照他的設想走下去,即使他對新的《星際大戰》頗有微辭,也無從改變這個命運。或許他真的累了吧,對於《星際大戰》將走入歷史的哪一個階段,他已經打算不再過問。
↑喬治盧卡斯連一集《星際大戰》都不願意讓給好友史蒂芬史匹柏導演執導,後卻轉手讓出版權。
若以作品數量來說的話,史蒂芬史匹柏當然甩喬治盧卡斯十八條街,但《星際大戰》是個吸金神器啊!光是周邊衍生出來的東西就賺不完了!
喬治盧卡斯不愧是金牛座A型男子,執著、慢熱,但後勁十足。可姑娘們押寶時也需要沉得住氣,因為可能要先窮個前半生,畢竟當年喬治盧卡斯可是拒絕了製片公司開出的50萬美金的導演費用,只要了15萬美金打工費作為補償,因為他堅持持有《星際大戰》100%的銷售版權,以及《星際大戰》續集的導演權。
這樣的決定用馬後砲來說是有前瞻性,可在當時真的是一個賭局。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部戲的命運走向,連它是否有續集都是個謎。
當然,我不是來跟姑娘們聊金牛座A型男子值不值得投資(失望了吧?)。如果你沒看過《星際大戰》,趁著這次機會剛好可以了解一下這系列電影究竟何以偉大;如果你看過,就當做情懷回顧也是不錯的。
↑《星際大戰》目前是影史最賣座系列電影第一名。第七部曲《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一上映就給新粉老粉一記回憶殺兼新設定,迪士尼手中的星戰註定要與前六部曲走上不一樣的路,連C位都換成女生來站了。
↑讓老粉、新粉分裂最嚴重的一集《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重啟後的《星際大戰》註定血統不純,雖然說不破不立,但終將有影迷心懷芥蒂。
我個人比較忠於原味,也就是說不是喬治盧卡斯拍的,我沒那麼感興趣。所以我將2015年迄今由迪士尼拍的版本看作是一個新的篇章。新的篇章推翻了一些舊制與人物設定,但對千禧年之後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才是迪士尼看重的受眾們。
新受眾們沒有過去的包袱,是以一個全新的視野來接受《星際大戰》,這一點跟老粉或腦粉很不一樣。老粉絲重情懷,所以在《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後,看到老年懦弱昏庸的天行者路克都一時接受無能,恨不得一掌拍死拿光劍的米老鼠,大喊:「TMD什麼玩意兒?」
所以我側重在喬治盧卡斯所拍攝的六集《星際大戰》來討論,這樣才能呈現一個完整的宇宙觀。
有一位女性朋友跟我說:「《星際大戰》就是包裝在科幻電影下的倫理肥皂劇啊。」
好吧,她其實說得沒有錯,《星際大戰》的劇情如果用谷阿莫的說法,也無非就是簡單的正邪對立,最終邪不勝正。而交織在其中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說白了就是父親打壞人,父親叛變了,後來兒子陰錯陽差註定要親手弒父的過程。
超級狗血的有沒有?
但如果世間所有故事都按照這個邏輯拆解,也就真的沒什麼好看的了。《星際大戰》無論從政治或哲學部分出發,都有人潛心研究,也是長久以來美國對外輸出的價值觀。這橫跨40多年的鴻篇巨作,在商業與文化上都已經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劇情中安插的宿命論,當然是製造高潮給觀影者,不過在西方世界中,只要熟讀莎士比亞文學的人就會知道,路克面對黑武士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時那種糾結,其實就頗有《哈姆雷特》的悲劇意味;到了安納金為主角的故事之後,也能看出些許《馬克白》的影子。
文學裡的悲劇被帶入了科幻銀河系中,但說的仍舊是人性中的善惡與掙扎,以及哲學大哉問:「To be, or not to be.」
《星際大戰》有一點比較複雜,也是令初次觀影人感到困惑的:「喬治盧卡斯所拍攝的六集到底要怎麼看?」
如果依照電影拍攝年份,那順序是:4、5、6、1、2、3部曲;若按照劇情順序則是:1、2、3、4、5、6部曲依次看下來。
但因為4、5、6部曲拍攝於70、80年代,特效看起來非常陽春,依次看下來可能會覺得很突兀。那麼不如就用父與子的概念來分吧,如此你也許就完全理解這6部曲究竟在說什麼了?
70、80年代,舊三部曲:兒子路克的成長史
↑1977年,《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
↑1980年,《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1983年,《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
千禧年,新三部曲:父親安納金的成長史(所謂的「前傳」)
↑1999年,《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2002年,《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2005年,《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我個人最喜歡新三部曲,即天行者安納金如何黑化變成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心路歷程(我就是對暗黑系人性沒有抵抗力),包含了因戀棧權力而導致的背叛,還有面對恐懼時的選擇。新三部曲中亦安排了愛情片段交織,算是彌補了絕大多數女性觀影者的幻想。
而重點中的重點則是:扮演皇后艾米達拉的娜塔莉波曼實在是太好看啦!
我是一個女生,這是我看《星際大戰》的角度。
◎Photo Via:IMD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