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上映後我寫了一篇影評,讀者有位女孩留言說看了我的影評之後,打算鼓起勇氣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大家觀影後的心情都很不好,讓她感到害怕。
我私下也跟幾位朋友聊過《小丑》,男生絕大多數很喜歡,女生普遍會皺一皺眉說:「好悲傷好絕望,看完心情真不爽。」
是的,這就是女生大部分的觀影品味,承認它是一部好電影,但並不會打從心底熱愛看這種劇情,因為看完內心負擔很大,而且沒有什麼愛情戲來做調劑。
2019年對於漫改英雄電影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DC和漫威前後推出了《小丑》和《復仇者聯盟4》,不僅贏得了票房和口碑,《小丑》拿走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榮耀,更創造了漫改電影的新高度。
誰說漫改英雄電影就是爆米花電影?
DC第一個不服!
從商業的角度切入,DC會把蝙蝠俠裡最出色的反派人物獨立出來,給他一個專屬舞台不是沒有原因的。從1939年蝙蝠俠初登場開始,他就成為DC英雄裡最受爭議也最受歡迎的人物(沒有之一)。讓他的死對頭打頭陣,目的就是準備迎接新的蝙蝠俠上映。
今年是蝙蝠俠80週年,一個橫跨半世紀的超級英雄,絕對不會是女生喜歡的。不是因為算算年紀他是個老頭,而是英雄電影本來就不是女生的菜,可是《小丑》拿走大獎了呀,如果作為一個女生你熱愛電影藝術,是時候重新了解這位暗黑系超級英雄了。而DC宇宙觀想呈現的人生哲學,也許更勝一部不知所云的愛情文藝片。
↑史上第一位凡人超級英雄不是鋼鐵人,而是蝙蝠俠。他沒有任何超能力,最多就是耐打,性格亦正亦邪,頗受爭議。
↑《小丑》這類漫威沒法效仿的電影,將會是DC一條不錯的出路,它將漫改英雄電影提昇到了藝術的價值,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DC更勝漫威的理由。
你說,看電影而已,就娛樂嘛,何苦上升到人生哲學的高度?
其實也沒有錯,傻白甜的瑪麗蘇偶像劇讓眾多女人熬夜追劇,為的無非就是補償現實中沒有辦法被高富帥壁咚的遺憾。可是除了影響睡美容覺讓你隔天掛兩個黑輪去上班之外,瑪麗蘇電影或劇真的對你的人生毫無建樹。
男人很少作這樣的幻想,他們即使作幻想也是真槍實彈的對著螢幕打上一槍,頂多消耗幾張衛生紙,不浪費什麼時間去犧牲睡眠。他們看漫改英雄電影,也許更多是衝著現實主義而去的。
即我如何領悟那些超級英雄的宇宙觀,用以在現實人生中成就我自己。
在漫威中被弱化的「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心路歷程,在DC這裡被很好的找回來。而構建這一切的開始,我覺得要從2005年諾蘭版本的《蝙蝠俠》說起。
也就是說,女孩們,如果你想好好的認識蝙蝠俠,大導演諾蘭版本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將是最好的選擇。
↑2005年首部曲《蝙蝠俠:開戰時刻》由克里斯丁貝爾主演,記述蝙蝠俠的誕生。
↑2008年二部曲《黑暗騎士》,開始穿插諸多善悪辯證的劇情,值得一再深思。
↑2012年三部曲《黑暗騎士:黎明升起》。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獲得巨大的成功,他旨在建立一個更黑暗、更逼真的蝙蝠俠,並以人性和現實主義作為電影的基礎,去探討一個人面對恐懼的過程。
眾所週知,蝙蝠俠是一個富二代,童年目睹了雙親被槍擊的意外。這場意外直接導致他內心充滿恐懼與陰影,一路都在跟仇恨對抗。他恨不得快快長大,以暴制暴來復仇。
但自幼失去雙親並不意味著瞭解人性的醜惡,親眼目睹犯罪也並不代表就比他人更懂民間疾苦。很多漫改英雄電影會簡單粗暴的把這心路歷程簡化,並賦予一個崇高的人格。
首先,這就是違反人性的。
諾蘭顯然不想這麼做,他參與劇本改寫的第一步就是讓我們明白蝙蝠俠的懦弱與掙扎。就像我們一樣,我們面對仇恨與恐懼不是激進,就是退縮。
因此,蝙蝠俠一開始四處闖蕩,走遍世界,去第一線感受人間冷暖與最底層的犯罪。作為一個沒有超能力的英雄素人,他得學習格鬥與練肌肉,就像我說的,起碼耐打嘛。
反映在現實人生中,也許就是在告訴我們,素人想成為自己的英雄,你也得克服恐懼,千錘百鍊。
於是,從以報仇雪恨為目的,到後來拯救高譚市;從最初的以暴制暴,到後來堅守不殺人的信仰;從懦弱的有錢公子哥,到正義的化身,這才叫作成長。
每每想到男人看的漫改電影是這種形式的,就會覺得女人看的漫改電影很弱。當人家開始《黑暗騎士》的時候,我們還在《流星花園》裡幻想有四個男人來保護像雜草一樣的我。
↑諾蘭版的《蝙蝠俠》找來希斯萊傑扮演小丑。這個人物狡猾瘋狂,並且也深明人性的醜陋與弱點。在瓦昆扮演現在的小丑之前,希斯萊傑號稱是此反派的經典代表。他演出了小丑的狂顛,也繹出了在面具下的悲涼與憤慨。
↑善惡永遠是一體兩面,蝙蝠俠與小丑的對抗其實就是善或惡的選擇,也是面對恐懼後,我們最終會作什麼樣的選擇。
↑在諾蘭版的《蝙蝠俠》裡,有一號我特別喜歡的人,就是安海瑟威所扮演的貓女。
↑安海瑟威似乎是從這裡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戲路,超美但非常bitch,時常閃過一點人性中可愛的光輝,但又捉摸不定。這告訴我們女生什麼真理?就是內心強大的男人都不會喜歡什麼雜草式的傻白甜,而是像貓女這種智商、身材在線,非常難搞定的女人。
↑克里斯汀貝爾當初接演蝙蝠俠時讓我非常意外(總是挑著超難角色與劇本的他,竟然要演一個超級英雄?),事實證明好導演、好演員、好劇本真的會改寫漫改英雄電影的命運。他也許不是最帥的蝙蝠俠,卻是最好的。
面對恐懼、憤怒、不滿與挫折往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屈服於它,從此做命運的奴隸,一種是翻過身來征服它,承擔選擇的代價。
但如果你將今年的《小丑》與諾蘭版的《蝙蝠俠》對照來看的話,DC漫改電影的宇宙觀,除了用暗黑的魔幻現實主義告訴我們「選擇的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選擇之後的我們,如何面對仇恨。蝙蝠俠用寬恕來實現自我救贖,但小丑則用和仇恨一樣具毀滅性的力量去破壞,去挑起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與仇視。
一個受到嚴重心理創傷的反派讓人感覺似乎很值得被理解,這形成了蝙蝠俠系列的一大特點,那就是很多反派往往都有令人同情的經歷,反的很瘋狂,死的很蒼涼,讓我們感同身受,並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找到出口。
我一直覺得蝙蝠俠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所以他最後選擇相信自己人性中的那一點光輝,並以此為目標,馳騁在黑夜裡,只為奔向那點光明。
很多人誤解所謂理想主義,以為就是單純相信美好,而蝙蝠俠恰恰可以用來推翻這層意義。他明白世界的複雜、醜陋與黑暗,但這樣的複雜、醜陋與黑暗並不會抹滅掉他對美好的信仰。這才是一個真正侍奉理想主義的人該要有的胸懷。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想,這也許就是DC蝙蝠俠的宇宙觀吧。
而我是一個女生,這是我看蝙蝠俠的角度。
◎Photo Via :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