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用二分法分類的標籤!可是我們是人,不論是心理上百感交集的模糊地帶,還是後天生理上的取向,都難以用二分法分類,但制度總是傾向於此。
先天生理上,男女的確有別。
女性主義藝術史學家琳達諾克林曾說:「在烏托邦,在一個完整而且可說是無意識的平等世界中,女性的裸體不會造成問題,在我們的世界則會。」
一直以來,社會過分強調男女身體構造差異所衍生的職責與職權。從古典時期的藝術作品開始論起,男人被雕刻精壯結實的肌肉線條,而女人被刻畫成慈愛憐憫的聖母,女人要與男人平起平坐,除了成為聖人,別無他法。
↑聖母的形象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今日社會對女性的期望標準。
↑希臘文化慣於將其男性神祇刻畫為陽剛形象,強調肌肉及其武藝。
時代,不會一直安穩地走下去,一定會有部分反對聲音,一個時代的反動,創造新的時代。
而中性時尚,便是從一連串時代的反動,應運而生。
在人類文明上,有許多性別刻板印象的符碼,像是褲子、丹寧代表男性,裙子、碎花代表女性等等。從1920年代到1970年代初的服裝,那種商業實用的普普藝術、金屬狂野的搖滾服飾、放蕩不羈的嬉皮風潮,又再次成為了這個世代設計師汲取靈感的媒材。
↑裙子和碎花圖案在文化中被定義為非常「女性化」的服裝。
↑1970年代從紐約興起的龐克文化(Punk)至今仍然是非常大宗的穿搭風格。
1920年代到1970年代,就像是時裝的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先不論古典時期的服飾又分為哪些,新興的中產階級、現代城市、科技發展,人們對自我更加重視,服飾成為自我的表徵,同時,女性開始從事生產工作,為求工作方便之途,穿著較為方便的服飾,例如牛仔褲、棉質上衣、休閒運動鞋,也影響了日後中性時尚的發展。
↑工裝、休閒服一開始以實用為導向,現在發展成時尚界的其中一支分流。
男人呢?在歷史中,他們所佔之比重遠超乎女人,多數的資源、權力、名聲,都是以男人作為主線、女人作為附屬的物品,但在時代的推演之下,女人的突破遠比男人多。
而男人對於中性時尚的貢獻有亞於女人嗎?我想不然,路易十四這個愛美的男人,他最受人類世界的禮讚莫過於他精闢獨到的時尚眼光了。花邊、緞帶、長髮、蕾絲、香水、高跟鞋,這些看似屬於女人的物件,路易十四倒是運用的恰如其分。
↑「嬌豔」套在自號「太陽王」的路易十四身上非常適合。
男人在歷史上,運用權勢,完成了美學教育,以自身的時尚敏銳度,收復了當代混亂社會下的品味。男人對於時尚美學的影響力,真真切切不少於女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性時尚,我想最理想最適切的狀態就是撇除性別的概念。無性別意識的設計出適合人類的服飾,不分男女皆能駕馭。其實扣除服裝之後,我們最赤裸的身體、思想,都是能夠由自己決定和支配的。而中性時尚,順應著思潮,讓人們對時尚的想像有了更多可能性。
↑衣服本身是沒有性別的。
也許就是因爲時尚不再刻意劃分男女界線,各家服裝品牌有了新的想像空間和品牌定位。像是在J.W. Anderson的操刀下,LOEWE在2019 SS 時裝秀上,展演了一場具有實驗性質且結合工藝的時裝秀。從旋轉洗車刷開始,再到休閒、隨性的編織提包,整場大秀只給我一種感覺──「做自己」,飄逸的鴕鳥毛、寬鬆的褲裝、俐落的西裝、大膽而不失和諧的配色,都充分表現出女性「不羈」、「率性」、「自信」的魅力。不再打造過去女裝柔美、男裝剛強的形象了。
掙脫男女之爭,中性才是時尚世界的勝利者。它將稱王直到下個世代對它的反動,又或者,中性時尚將在未來淘汰掉原本由男女裝所建構的時尚世界,我想這也是不久將來的趨勢吧!
◎Photo Via:INSTAGRAM,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