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Leaf Greener專訪-每一場秀的Instagram po文都只會寫「To Die For」,你都Die幾次了拜託!”


Wazaiii

2017-11-5

亞洲第一人!資深編輯成功轉網紅:Leaf Greener出淤泥而不染的「米其林」之路

近幾年來網路媒體崛起,各式各樣的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受眾群,曾經傳統媒體是民眾獲取資訊的唯一媒介,但網路平台為我們不僅開了一扇門,還順便開了許多道窗,四通八達的資訊媒介與載體,讓舊有的媒體勢力圈一片風聲鶴唳。

而時尚界內這個風氣更為顯著,沒有時尚背景,但擅長穿搭的年輕男女動輒擁有十萬、百萬粉絲,畢竟在這個「我」世代,『「我」說了算』,就連Business Of Fashion都將這個現象作為專題報導。現在的媒體似乎已經不是誰歷史悠久、觀點獨特,就有時尚地位,而是誰粉絲多,誰就代表「時尚」。

但是,是否每一位粉絲眾多的KOL都傳遞著正確的訊息呢?答案絕對是無法肯定的,畢竟沒有受過專業媒體訓練,對時尚產業也沒有深度認識的KOL佔了「時尚部落客」的多數,讓相較於其他議題本就略淺的時尚,顯得更加沒有內容

為了與這個局勢互相抗衡,傳統媒體急起直追的方式,莫過於「編輯明星化」或是「明星編輯化」,既然都要突顯個人特色,不如閃邊讓專業的來!雖然目前還無法分析出成效,但將自家編輯推上檯面,以及請明星加持編輯部聚集群眾目光,確實是目前台灣時尚媒體的趨勢之一。

當然風土民情不同,歐美時尚編輯們早已各個是時尚界的大明星,亞洲現在才急起直追也是預料中之事。但本季時裝週,Wazaiii非常榮幸邀請到一位早在數年前,就了解「單飛比較紅」道理的中國資深編輯Leaf Greener跟我們談談她的所見所聞,身為亞洲第一位資深編輯轉行的KOL,面對正在大洗牌的媒體界,有什麼橫跨兩代的觀點?現在就來看看讓Wazaiii Paris Team直直走進去,再讚嘆地跪著出來的獨家專訪!

「作為中國第一個轉行編輯,請問您為什麼會離開傳統媒體,投入網路世界?」

『其實我做資深的平面雜誌編輯非常久了,包括在Conde Nast跟Hearst我都待過,後來我發現,近幾年平面媒體轉型得也很劇烈,我做不了自己想做的紙媒編輯該做的事。作為一個資深的時裝編輯最後幾年,我不僅要顧好紙本,連Digital的事情都要我們負責,當時ELLE的Ipad Magazine、Social Media微博、微信,還有要翻牆的Instagram,全都是由我們平面媒體來做。拿時裝週來說好了,我們每天要寫很多稿子,可能還要拍片帶明星等等,但是又得同時做一個即時首發,像是IG啊!或是微信都得立刻上一個稿子。我覺得太多太多事情都在一個非常混亂的情況下執行,但我作為一個平面媒體的初衷,是想做深入內容的稿子,深入的內容需要的是時間。當速度越來越快,什麼都沒時間想,也沒時間好好Recharge yourself的時候,我自己也被掏空了,被掏空後我就覺得,there’s no meaning anymore,我就不想做了。』

 體內藏著永不消逝的平面編輯魂 

「但是您現在轉作部落客,不等於進入一個更混亂的世界嗎?」

『還好呀!因為網路上的東西我可以自己控制,至少我可以選擇自己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我還是一個喜歡當幕後、做編輯的人,還是喜歡寫東西,所以為什麼現在做Freelancer接案也好,寫專欄也好,都是因為我是非常熱愛編輯以及新聞這個行業的。像我辦了一個自己的公眾號LEAF Magazine,這個平台它並不是只針對時裝,像我們就剛跟MoMA Museum New York做了一個合作,講他們新的展覽,我也會跨界做一些藝術相關的,像是Prada Fondazione我們也曾合作推出內容。在我自己的平台上,我不會只說時尚,因為我討厭趨勢,不想做些膚淺的事。以前在雜誌社畢竟是大媒體,需要很多最新的內容,但現在我做的微型線上雜誌,我每個月更新一次,所以有長時間準備、構思、製作,不像其他博主或是新聞報紙,隨時能夠出一個news report,因為我覺得那沒有意義嘛!我還是想好好的做些自己想做的內容。』

 

A post shared by Leaf Greener 叶子 (@leaf_greener) on

↑除了報導時尚,LEAF Magazine偶爾也會和藝術跨界攜手合作,就像前陣子與MoMA Museum New York合作,推廣展覽。

「但是大家追隨網路雜誌或是部落客,就是想要看見快的東西,您為了追求質感,速度上當然會慢許多,那對中國這樣網路爆炸的市場來說,您覺得人們能夠接受這個觀念嗎?」

『這還是有分的吧!我覺得能夠接受好東西的人,不會因為國情而改變心態,因為這是很全球化的趨勢,但肯定的是欣賞好東西的人,絕對是少數。深入的東西肯定比較少人能夠欣賞,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看得懂吧!但這百分之一的人才是控制全球情勢的人,這才是我想要擁有的受眾群,我想要跟他們溝通,並且為他們提供有意思的情報,當他們擁有接觸深入內容的渠道時,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好。如果我們全都往膚淺的地方去了,每個人都變成川普,那還得了?』

↑採訪當天,Leaf Greener沒有浮誇的造型,熱情的與我們分享這一路上她的心境轉換。

 好的內容無須刻意經營,小心掉入商業化的陷阱 

「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掛點關係,但這麼說來,其實您並沒有把自己的受眾定義在中國囉?」

『噢!從來不是,你看我,微博、微信都不大用的,就用一個Instagram,內地還看不到呢!哈哈!我覺得我一直是個比較International的人吧!』

「但您的Instagram也沒有常常更新啊!(笑)」

『是啊!我的Instagram對我來說是一個蠻私人的平台,並沒有那麼商業化。因為我覺得不管我做任何事情,像是一張Instagram照片、一篇稿子、一個專欄或是幫客戶拍的一組片子,都是一個部份的我,我在任何場合所透露出的訊息都是一樣的。所以我並沒有把IG當成一個商業平台在經營,有什麼好經營的?你想想如果一個人的風格是用經營出來的,那多恐怖啊?』

「這個想法挺特別的耶!因為現在的部落客或IGer,不都得靠經營之道生存嗎?」

『這我還真不要,如果要那麼精心去策劃一個陷阱,就不真實了。當然我的Instagram還是會接一些工作,但我覺得在發這個圖文時得認真思考,透過新聞媒體負責任的方式去思考。如果真的要make it to business,那就是how you make it, and make it better。就是因為現在的人都不思考了,我們才會陷入這麼混亂的一個狀態。』

 

A post shared by Leaf Greener 叶子 (@leaf_greener) on

↑雖然Instagram不常更新,但不定期的大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多了一股親民感。

 時裝週分身乏術,自己就是一條龍 

「您覺得多了網路媒體後,時裝週是否也跟過去不一樣了呢?」

『像我剛說的,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時間去思考,沒有時間思考就代表沒有時間去感受。因此,什麼東西都失去了原創,也沒有人有心情跟時間去看些有意義的東西,所有人都是live in speed,我們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所以說現在設計師其實是很可憐的,他們總被爆出抄來抄去,但不能怪他們呀!他們沒有時間去旅行、看書,去不同的國家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那自然就沒有靈感了呀!現在的設計師我都只叫他們「造型師」,因為他們找尋靈感只能跑跑古董店,或上網看個什麼Pinterest,從這些地方找尋靈感的人怎麼能叫做「設計師」呢?想想我們以前有John Galliano、Mcqueen、Chalayan、Karl Lagerfeld,你說說,現在還有哪個設計師會畫畫呢?不過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支持新銳設計師,因為我相信如果能夠給他們相對多一些的資源與時間,過去時尚的盛世是會回來的。』

「那您現在在巴黎時裝週的一天,工作大概是什麼呢?」

『我不喜歡在時裝週的時候接拍片的工作,所以現在就只看秀吧!光是這樣就夠忙了!每天都沒有時間睡覺,我到現在腦袋都還暈暈的你知道嗎?等等要受訪的題綱都還沒看呢!每天晚上我都有三個以上的Dinner要趕,我想這可能是法國人為什麼要發明前菜、主食跟甜點的原因吧!我可以三道菜在不同的場合裡吃,如果他們發明了一個七道菜的菜單,我可能就能跑七個了,哈哈!我每天都三點多睡,七點再起來工作,就睡四個小時。』

 

A post shared by Leaf Greener 叶子 (@leaf_greener) on

↑造型搭配一流的Leaf Greener,任何風格都能輕鬆駕馭,尤其全身鮮豔色系的搭配,在時裝週總是能讓人一眼認出她。

「看您房間裡的衣服首飾堆積成山,該不會每一場秀都要換一套吧?您有助理嗎?」

『I hate that!其實以前我就控管的很嚴格,一天只換兩套衣服,白天跟晚上各一套,但這一季開始又不行了,幾乎每一場秀都要換衣服,都要崩潰了我!但你知道現在我是Freelancer,很苦的,如果品牌說想要給你穿衣服你又不穿,他們豈不是要不高興了嗎?再說這些東西算什麼呀?以前當編輯時,到荒島去拍一百套衣服,我也是自己扛,自己收拾啊!每次別人問說:「你的助理呢?」我想他們一定都不知道當編輯的辛苦,我們不只要扛衣服,還要服侍明星呢!這些衣服、包包、鞋子真的不算什麼。』

↑房間內的每個角落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配件、鞋子,現場畫面相當驚人!但為人爽朗的Leaf笑著說:「拍吧!拍吧!沒事兒!」知名時尚部落客真正的樣子,展露無遺!

 無須在意世俗眼光,使用真材實料闖天下 

「您以前是頂著資深編輯的頭銜在業界工作,現在成為Freelancer,沒有頭銜後,有感覺大家對的態度不一樣嗎?」

『剛離開時,大家可能感覺我還在大公司,所以沒什麼差,就最近這一年吧?開始比較有感覺。但一個懂得我想表達的理念的品牌,還是會跟我很親近的,所以其實不用去管這些態度不同,畢竟每一個品牌自己都在試各種可能,就算是Luxury Brand,在國內也是一團混亂,跟明星合作都不一定了,更不用說是跟我合作了。就算品牌變得很現實,我也不會抱怨,畢竟人家有他們的行銷策略,我的變化就一定有高有低,不可能永遠是第一的。我不要當速食,我就是米其林,懂得欣賞的人自然懂。』

 

A post shared by Leaf Greener 叶子 (@leaf_greener) on

「那麼對於編輯與部落客之間的戰爭,您有什麼看法?因為您兩個都做過啦所以我們特別想知道!」

『哈哈哈哈哈!這個戰爭是永遠都會有的,因為紙媒看不起Digital,我也是這個樣子的。儘管我現在幫很多品牌做Digital Strategy,但我還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就像我喜歡用筆寫字。但是我不會去拒絕一個新的手段,Digital就是所謂新的手段,像當年電視普及後,好像要取代電影一樣,但並沒有啊!而且現在電影演員不都去演電視劇了?大家和樂融融的不是挺好的嗎?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手段」就不用互相看不起,我們可以一起做好這個事情。像是編輯也有很多不專業的啊!不知道時尚是怎麼回事,不懂時尚史、美術史,連面料跟印花都搞不清楚;反觀Digital博主,也不是每個都是去秀場自拍的。所以我覺得沒什麼好吵架的,還是靠專業度跟經過時間的考驗,最後留下來的肯定是真材實料,薑是老的辣,不論是哪一個行業,都一樣的。』

 

A post shared by Leaf Greener 叶子 (@leaf_greener) on

↑曾被《WWD》大篇幅報導。

 從「心」開始,讓想法不再「速食」                                                                                 

「對於媒體有憧憬的年輕人,您會給他們什麼意見呢?」

『我覺得大家要花時間學習「從頭做起」,Start to research and to experience,現在大家都是複製貼上或是谷歌翻譯,所有的內容幾乎都是擷取別人的想法、作品跟經驗。如果是我做一個品牌專題,我必須想盡辦法採訪到設計師,最好是面對面的,接著我會停留在那個環境或是城市一段時間,感受一下那個環境與他的連結,這樣才會有自己的主觀與判斷。問再好的朋友、看親戚、看電視、雜誌,那些全是別人的看法,對我來說是沒太大關係的。不論年輕人感興趣的是平面還是網路媒體,最重要的還是「新聞學」,是個媒體人就要知道新聞學是什麼,新聞學是要真實、客觀地做一些報導。我覺得適時的給自己充充電也是很好的,因為這樣當我們在做自己熱愛的行業時,會有更多另外的方向去綜觀全局,永遠把自己放在一個outsider的角度,會比深陷其中更好、更客觀,並且更聰明點。這樣你就不會每一場秀的Instagram po文都只會寫「To Die For」,你都Die幾次了拜託!」

後記:

Wazaiii不僅是一個充滿所謂「博主」或KOL的平台,更是剛成立不久的新網路媒體,所以編輯部在專訪Leaf時,對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心有戚戚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其實不用存有開戰意味,而是了解彼此是站在同一陣線,共同產出有意義的內容,才能掌握雙贏的局面,不是嗎?

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剩下的,就讓時間來挑揀與淘汰,就像Leaf所說的,薑永遠是老的辣。

 

 關於Leaf Greener 

在北京學習時裝設計,畢業後開始從事造型工作,是中國最優秀的造型大師之一,並於2008年至2014年擔任中國版《Elle》資深時裝編輯,也曾做為Chanel、Furla等品牌時尚短片的藝術總監。離開平面雜誌媒體後,在微信上推出了自己的微雜誌《LEAF》,記錄自己的工作、喜愛的單品及造型穿搭,與眾多精品品牌合作,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時尚自媒體,現為《INSTLYE》中國版特約編輯。

 

Editor /  責任編輯:李瑜

◎Photo Via:Wazaiii, INSTAGRAM,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