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更替,科技加持,品味也跟著翻轉?
臉書、微博、部落格,科技讓這個世代人人都有發聲的機會,不論我們所知有多少?現在,為了博君一笑或是譁眾取寵的人都被允許並鼓勵發表「高見」。沒有眼界和累積經驗,或者連穿著的場合和風格年代歷史、標準都不求甚解的情況下「誰都可以是設計師、評論家」?這一代造就了不少部落客,但對於那些鑽進更衣室裡左拍、右照,正面、側身,再來個特寫的「時尚部落客」,是不是代表了這個世代對風格創意的觀察和解讀?品味面臨瓦解了嗎?
部落客們在時尚產業裡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已從一項興趣逐漸轉變成一種可以經營和投資的職志,並成為主流媒體的一部份。大品牌開始「購買」時尚部落客的廣告,視為公關活動之一。主流傳媒發展自己時尚部落格。你或許會說,部落客已經取代了評論家的角色。但是這個社群媒體世代,你想要聽到的是附和的迴音,還是挑戰及批判的聲音?隨便寫些廢話,把品牌給的資料複製貼上,照片、造型噱頭、show上景況及品牌對服飾的態度照單全收。也可以戳破這些廢話的假象,一針見血點出商業操作的時尚真相。或者,扮演一個誠實旁觀者,僅談報導現場花絮,好比show room裡一共有幾朵玫瑰或是show上前排有那些名人。
但網路時尚評論的中流砥柱的力量還是存在的。包括Suzy Menkes, Cathy Horyn, Booth Moore, Robin Givhan等人。不過,沒有一個時尚評論者會每週抱著名人、明星大腿、更不屑靠著電視曝光知名度的造型師忽然搖身以「評論」為專職,卻不見觀點的無厘頭。有趣的是,當異性戀們開心地承認也愛看「決戰時裝伸展台」節目,包括Zara或是H&M以強力行銷左右著一般大眾的對品味的風向;誰都不能否定「時尚對大多數人都變得重要的時代」,該有的影響力。我寧可相信,優雅是一種成熟後的反思和累積的品味,再過一百年,黑色小洋裝的魅力和英式訂製服的手工學問仍然會被熱烈地談論著;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大多數人對於時尚與風格的展現都會直接聯想到年輕一代;但弔詭的是,時尚產業卻反而與起一股「懷舊」現象。
我們從這波「世代」時尚趨勢的移轉學到style的關鍵在於看起來smart。單一純麥和調和威士忌一樣好喝、訂製西裝的扣眼為什麼是活的、為何要投資一件洋裝是道德的、帆船鞋就是要光腳穿?喀什米爾和美麗諾羊毛、牛角框和賽璐路的不同…..認清色彩的重要,我說的是「分辨好東西的能力」是不分世代的一種品味之必要。
樂觀的氛圍,這個世代反映出,成功的設計師必須意識到時尚的「多元」和「當代」性:不羈、更直觀、更具可穿性。就像,總有一天,你該將衣櫃裡那些幼稚的衣服統統淘汰掉,沒有人願意看起來像個失敗者。知道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明白不求回報、更不必委屈,淡定不代表輸贏、身體和心理合和平相處,想清楚,腰圍和腦容量一樣會增大,心裡就安慰多了。「萌」不只是裝小,承認吧!懂得展示個人風格,才是魅力所在。
◎Photo Via: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