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筆者當年為了碩士的畢業論文,日夜捧書磕著攝影理論,但針對時尚攝影的專業書籍實在不比單純的攝影史龐大,可為求研究深度,在花了一段時間讀過手邊有限的資料後,自我(作聰明)歸類出「仿紀實時尚攝影」這麼一個冷門的研究主題。而這位以搖滾樂團紀實拍攝起家,被譽攝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時尚攝影師Annie Leibovitz,就是我的論文救星之一(當然,還有她那博學的愛人Susan Sontag)。
相機是她家裡的一份子
回顧Annie Leibovitz的成長過程,可預見她打從出生就注定要吃攝影這行飯。1949年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出生,父親在美國空軍服役,母親則是教現代舞的老師,因此,舞蹈一直是Annie最感興趣的拍攝題材。60年代中期,她的父親加入越戰行列,一家8口就這麼浩浩蕩蕩遠赴菲律賓生活,駐軍期間全家人隨著父親在各個空軍基地移動,幾乎是以車為家,因此,從車窗窗框看出去的視野,算是她從小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Annie Leibovitz人生第一台相機是母親帶她去日本旅遊時購入的,她們倆經常以鏡頭記錄一家人在菲律賓的生活點滴,空軍基地的地下室就是他們的暗房,拍照可說是她家庭生活的一部份。透過相機觀景窗看世界,對Annie Leibovitz來說便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我們太習慣相機的存在,對我們來說,相機就是家裡的一份子,它為我們保留了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片段。」她在紀錄片裡回憶童年時說道,但成為一名攝影師,卻從未在她的夢想清單之內。
紀實攝影教她的事
對音樂和繪畫一直相當有興趣的Annie,在高中畢業後選擇離開家人至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當時她的志願是當一名美術老師。真正的轉折點,則是在學時報名的一場攝影工作坊,當時每天的功課就是要到街上拍照,然後趕著在晚上的討論時間前沖印相片,這種即時性非常對她胃口,根本是一拍即合。
自此累積的作品,也為她博得進《Rolling Stone》雜誌拍攝的機會,在總編輯的賞識下,她被任命為滾石樂團巡迴演唱期間的攝影師,和搖滾樂手在台下過著糜爛荒誕的生活,也成為她工作一部分;這是她人生第一次染上毒癮,也領略到紀實攝影教她的第一件事:「為了拍到最好的照片,你必須成為事件的一部份、做他們所做的一切。沒有人發現你在周圍,你才能拍到想拍的照片。」而這深刻的心得,也一直貫徹在她往後的拍攝工作之中。
拍人,就要拍到他的靈魂。
除了紀實攝影,Annie Leibovitz拍攝人像的方式,總能捕捉到被攝者的本質,她的鏡頭就像個心理醫生或是一位算命師,能用一聲快門揭示影像主角藏在心底的另一面,又能讓人認清自己的真實樣貌。
1976年,John Lennon難得開金口答應《Rolling Stone》雜誌總編輯的採訪,在這之前,這位搖滾巨星從未在任何深度訪問中談到他在Beatles的狀況,Annie得知這令人興奮的消息後,便主動提議要擔任這場訪問的攝影。這期封面是一張滿版John Lennon望著遠方的頭像,安靜的表情,眼神兼具柔情與力量,完全呈現了他在粉絲心中的形象。
這張照片的成功,也讓Annie Leibovitz虜獲John Lennon與Yoko Ono的心,並成為這對巨星夫妻的朋友,得以真正親近他們私下最自然的模樣。1981年1月的《Rolling Stone》封面,她讓John Lennon願意在鏡頭前大方寬衣全裸,蜷縮在臥房的地上,緊緊擁吻著他深愛的女人。這張John Lennon被槍殺前幾小時捕捉的照片,成了Yoko與John在生命終前最美的一刻,也成為Annie Leibovitz在這搖滾紀實階段的最經典的代表作。即便80年後她在《Vanity Fair》擔任首席攝影師期間拍過無數名人,在我心中,這張照片始終最能展現Annie Leibovitz拍攝雜誌封面的精神。
她曾說過「雜誌就是一張空白的畫布,等著用意象去填滿。」即使是要把已被精心包裝過的名人放上封面,她總是會想儘辦法透過觀景窗看出些什麼,「對我來說,拍封面並不是真的攝影,它比較像是沒生命的廣告,自成一格。但我不想只是『拍封面』,存在影像裡的東西,才是攝影的本質。」去年她在接受Fortune.com訪問時回道。
因此,Annie拍人物之前都一定會做功課,像做訪問一樣去了解這個人的背景、蒐集他過去的照片,「時間允許的話,我希望拍照前能花點時間和主角相處,但現在的雜誌的工作方式不如以往,攝影師只能速寫卻沒時間醞釀,所以,我最喜歡的拍攝場景就是主角真正在生活或工作的場域,這是在短時間內要了解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若你給我6個月的時間和一個人相處,我甚至能拍到他的靈魂。」
Annie Leibovitz的整個生命,都是她的拍攝主題
細數Annie Leibovitz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當然少不了她最重要的伴侶Susan Sontag,一個是文字人,一個是影像人;Susan為她的作品注入知性,也讓她的作品更嚴肅(對這夢幻組合有興趣的讀者可再去延伸閱讀)。在這靈魂伴侶的啟發之下,Annie Leibovitz出版了攝影集《Women》,透過肖像攝影捕捉一位又一位時代女性的樣貌;她也曾鼓勵Annie一同遠赴戰爭時期的塞拉耶佛,透過這段旅程重新找回攝影的初衷。
「我的生命和Susan在一起時是一段愛情故事;和我的家人一同時是持續一生的關係;我的小孩則代表了未來。我只想創造出一個能如實呈現我生命中所有元素作品。」攝影對她來說,即是透過鏡頭看人生,家庭相聚、孩子的成長、戀人離世,甚至是她在半身麻醉剖腹產的當下。無論痛苦或喜悅,她的雙手總離不開相機。
我最喜歡她說過的一句話:「相機給你出走的護照,它賦予你一個明確的目標,即便妳是一個人踏上旅途,有它就不至於感到孤獨。」就算我們在時尚影像的創作中無法達到Annie Leibovitz的高度,但絕對能學習她對攝影的初衷與想法—透過鏡頭看見生活。
關於Annie Leibovitz的題外話
細數現正活躍於時尚圈的大師級攝影師名單,如Mario Testino、David Bailey、Bruce Weber、Peter Lindbergh、Steven Meisel等人,Annie Leibovitz可說是唯一能與這夢幻名單匹敵的女性攝影師,不只是在當代時尚攝影圈的地位,市場行情也非同小可,據說她出機一日的價碼可達美金10萬至25萬,但這位攝影界億萬富翁卻曾因理財不當出現財政困難,向藝術資本集團借貸千萬美元,卻因無法按時還款而被控違約,好險有投資公司看準Annie作品無可限量的價值,願意拔刀相救,暫時紓解了Annie的荷包,也拯救了她對其作品的所有權。只能說相機不只是她的家人,更是她的救命恩人啊!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