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名門望族的清大才子,與書香世家千金在大學校園中一見鍾情,同樣熱愛文學的兩人,很快相知相戀並成婚,畢業後一同前往巴黎及倫敦留學,雖然因為戰爭的驟變帶著稚女提前歸國,仍雙雙投身文學界、先後出版了多本膾炙人口經典作品,丈夫被譽為「民國第一才子」、妻子則是罕見被尊稱為「先生」的中國女性,她所翻譯自西班牙語的《唐吉坷德》更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翻譯文學。
↑楊絳是罕見被尊稱為「先生」的中國女性。
將近七十年的時光,他們是彼此最忠實的人生伴侶、也是最賞識對方文采的知己。這對夫妻,就是錢鍾書與楊絳;世人眼中真正的「始於一見傾心,久於相濡以沫,終於歲月長情。」也成為民國初年亂世中,最動人的婚姻典範。
↑錢鍾書與楊絳用文字記錄他們忠貞的愛情。
楊絳後來在回憶錄中談起這段婚姻的開始,寫道:「我第一次和他見面……,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見面後他開始給我寫信,約我到工字廳相會。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我則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以至於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 Fall in love 了。」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信,卻一直寫了下去,談戀愛時寫、婚後寫,就連在創作新書時每一篇文稿,落筆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興沖沖將稿子拿給妻子讀閱。
↑錢鍾書與楊絳的合照,才子與才女的結合創作出更多經典的作品。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錢鍾書
錢鍾書的長篇代表作《圍城》,被盛讚為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他卻毫不自滿的在書序中將這本著作獻給楊絳,原來在將近兩年創作過程中他曾多次想放棄,卻因為妻子的堅持才寫了下去,楊絳是他心目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鍾書的長篇代表作《圍城》,是在妻子的鼓勵下完成的作品。
楊絳當時已是文壇新秀,為了節省開銷讓丈夫專心寫作,毅然犧牲寫作的時間、放下世家千金的驕傲,辭退了幫傭一手包辦所有家務,握筆的雙手在劈柴木被木屑紮進皮肉、給滾油燙出泡,但累累的傷痕,卻不曾動搖她對自己丈夫才學的信念。
她自認「我一生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又是喜劇、散文及小說作者等等。但是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绛。」
楊絳成就了錢鍾書在文壇的貢獻,但錢鍾書卻完整了楊絳的一生。
青年時的楊絳,陪同丈夫離鄉背井求學、隻身一人住進異國醫院待產,每天等待著丈夫前來探視,但丈夫也總是帶來壞消息,墨水打翻在房東的沙發上染髒了一片、檯燈摔破了要賠錢、門把弄壞了門關不上……,外人眼中年輕帥氣的才子,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傻子。
但楊絳從來沒有為此對丈夫發過脾氣,多年之後讓她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這個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傻子,曾經親自笨手笨腳的點柴燒火、剝碧綠蠶豆瓣,只為給在異鄉坐月子的她煮上一碗熱雞湯。
這世間從不缺少真心相愛但相處難的愛情,難尋的是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鋪天而來時,但仍然能溫柔包容彼此的不完美、 珍重看待每處微小心意的另一伴。
回國後這對夫妻將半輩子投入文學創作,待人謙和、與世無爭,卻在壯年最精華的歲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從備受尊崇的高知識份子、一夕間被打上「反動學術權威」和「牛鬼蛇神」標籤後,錢鍾書被剃過陰陽頭,楊絳被剪去過頭髮,他們被罰打掃環境被罰洗廁所,被要求在千人大禮堂講台上任眾人批鬥,也被下放到農場幹活、身心備受摧殘,連心愛的女兒都被時勢所逼、迫不得已公開和他們斷絕關係。
在那樣「人在當時處境中,像漩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的艱難裡,錢鍾書仍然想方設法給楊絳寫信,三言兩語,斷斷續續,白天黑夜都寫,成為亂世中分隔兩地的夫妻內心最大的慰藉。
↑楊絳的文字,道出她與錢鍾書的愛,也道出深層的人生觀。
半生顛沛流離,暮年時的楊絳與錢鍾書終於和愛女團圓,正以為苦盡甘來有了可以安頓的寓所,一家人感情和美,能過上夫妻二人寫作、女兒教課的簡單生活,卻又意外面臨愛女與錢鍾書相繼病故的噩耗,從此,本就低調的楊絳自此更深居簡出、閉門謝客,因為她的世界已經破碎了。
↑暮年時的楊絳在面臨愛女與錢鍾書相繼病故的噩耗之後,更深居簡出、閉門謝客。
但再一次的,她並沒有被擊倒,六年後,楊絳完成愛女遺願出版了《我們仨》回憶錄,甫出版便風靡海內外、印刷量高達百萬冊。書中娓娓道來那些歡喜熱鬧的小家庭日常瑣事、那些父女間令人莞爾一笑的淘氣對話、那些不經意傾瀉出的深厚情感,是一位九十三歲高齡老太太,在一間不再有家人、不能稱之為家的空屋裡,一遍遍反覆思念著逝去的亡夫與愛女間點點滴滴,溫柔書寫著而成。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相伴的時候,每一刻都且行且珍惜著,就算有一天失散了,你們仍然在我心深處,不曾離開。
↑楊絳用《我們仨》紀錄了她與愛女和丈夫的一生。
這位歷史上少見的女先生,經歷戰爭、文革、生離、死別、痛失摯愛後,在餘生的最後幾年,用巍巍顫顫地雙手寫下無數篇關於心靈思索的絕妙文章,百年如一日的溫厚、柔韌,教導著世人,其實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不過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寫在最後
你,可曾經歷過失去至親?我們家族曾在半個月告別兩個家人,白髮人送走黑髮人的巨大哀傷吞噬了所有人,白天照常出門工作如同行屍走肉、晚上夜不能眠或噩夢連連,早上睜開眼那一刻常常還以為一切都是夢,只是眼角有淚。被留下來的人,承受著一切傷痛,為了能若無其事過日子,我們選擇遺忘。
如果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們,實在不能打開《我們仨》這本書, 那字裡行間滿滿的家人間歡聲笑語,會一秒令你置身在全家最團圓的美好時光、再一秒扯開你內心深處那塊因痛失至親所留下的傷痕表面那層薄痂。有人說這是本哀而不傷的回憶錄,但失去過的人才會明白那心傷是碎裂到無法控制的,只是走過百年風雨的楊絳先生,永遠懂得堅強,懂得在每個黑暗的時刻不放棄尋覓微弱光亮。
◎Photo Via: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