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中充滿各式商標的影子,對於我而言,憂心的並不是商業化的駐足,而是一切事物都變得不再那麼純粹。當球賽結束,所有人討論的焦點非勝負結果,而是中場休息時播放的品牌廣告多麼具有創意時,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受到了商標擴張的蠶食鯨吞了。在公眾化的領域,已經甚少有活動可以保持一貫的初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贊助,但最荒謬之處就在於人們已經對此習以為常。商標大舉入侵,以金援控制了所有資源(活動、媒體……),打造出巨大的品牌王國,蹂躪其所介入的各個場域,喧賓奪主。時至今日,街頭巷尾處處都可以看見各式廣告,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亦是充滿一個個的移動看板,我們早已潛移默化地陷入了商標擴張的泥濘,卻是無力回天。
↑不論是活動背板或是廣告時段,皆很容易看見各品牌的商標
我認為消費者本身也要對此現象負起責任,商標化與其急速擴張的背後,倚仗的便是銷售數字之大幅成長。許多人在消費時,沉浸在品牌所營造出的紛紅色泡泡中,以商標作為個人品味之依據,更依賴性地以此搏得同溫層(甚至是大眾)的認同。然而,卻鮮少人注意到此舉將使品牌更肆無忌憚地擴張商標的使用,品牌行銷也將陷入惡性循環,當所有競爭者都將商標視為主戰場時,其日新月異的演變與商標多處角的延伸使用也成為了一種不得不這樣做的現象。另一方面,「商標風行」也讓我對於流行文化之影響開始有所反思,究竟是何種氛圍能使原本僅是生產依據的標章能夠取代文化成為商品的主角?我們在盲目追隨潮流的當下,是否有重新檢驗自身對於商品之需求標準,還是就僅止於隨波逐流,成為商標化潮流下受到集體操縱的空殼,享受購買虛榮的快樂?而虛榮感又是如何支撐我們長期消費之行為,在極度崇尚商標與品牌購買的同時,就算它顯得如此荒謬與無聊,人們為何能夠樂在其中?
總而言之,經濟的需求依舊左右市場的面貌,商標圖騰化與文化塑形在行銷上的成功也使它的擴張難以被遏止。往好處想,儘管生活受其叨擾已經無可避免,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或許是現在),商標化的運用仍舊需要轉型。人們總有天會陷入乏於無限商標的審美疲勞,總有天粉紅色的泡泡會破碎,總有天我們會對品牌一成不變的行銷倦怠。而到時候,作為「內容開發者」的品牌端勢必要重新省思並調整定位。也許,在下一波的流行革命中,去商標化反倒成為趨勢,而真正的「品牌文化」能夠重見天日。
↑Supreme便是最經典的例子,彷彿只要印有Supreme的Logo,不管是什麼商品都會大賣!
誠如Naomi Klein所說,我們這一代人更應該對商標化生活之荒謬有更真實的體悟和認知,畢竟,我們的成長歷程就是一部寫實的販賣史,且持續播送著。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