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Yutopia is in the house, long time no see.(其實真的也還好沒有很Long)
看見我被Wazaiii讀者大哉問道,「在台灣拍照究竟要如何選景呢?」讓我頓時感到腦中一片空白,對耶,我都是怎麼選景的呢?其實光靠說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不如來說說我之前所拍的照片,取景前跟攝影師在溝通些什麼吧。
1.找到簡單的幾何空間
這是去年初我第一次與River合作的文章,內容是我偶像CR跟Uniqlo合作的服裝系列,CR的風格屬於濃烈、異材質混搭的合身穿搭,為了凸顯服裝,我覺得相對需要足夠的空間感,以及乾淨但依舊有細節的背景。這個時候,Google Map會是你的好朋友,把黃色小人抓起來,直接來一場線上虛擬場勘,或是平常認真搜集景點吧。
要營造出「歐風」不難,場地的空間感,跟很重要的「重疊感」抓到即可。試想歐洲街頭,是不是常出現樑樑柱柱,一路延伸的深邃空間?盡量複製這個畫面感就不會錯了。
↑這系列照片的拍照地點是永和四號公園,拍完還去圖書館裡上了個廁所,也算是滿分景點。Photo by River.
2. 找到共同文化
全世界的人都需要看書,我最喜歡的書店則是所謂的「舊書攤」,因為當踏進舊書攤的同時,你的需求已經不是文字,而是氛圍感。就我的觀察,世界各地都有,相似度又最高的地方,非老書店莫屬了。在出國前我就很喜歡舊東西,雖然有些人可能怕舊東西有鬼,但我覺得舊東西代表的是文化的軌跡,出了國後更是變本加厲地逛古董店,買古董珠寶、家私、書籍。所以當我想創造具有國際感的影像時,會朝共同文化的方向來勘景。玻璃屋、植物園、花店、斑馬線、飯店...都是很好的地點。
↑ 師大舊香居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舊書店,裡面有中文古籍、外文攝影集,是一間以藝術書籍收藏著稱的舊書店,挺適合裝逼的。
但我拍照前有先跟店家打過招呼,平時能不能拍不太清楚,簡單拍些文青看書照應該還是可以的。Photo by Ricor.
↑在台灣有機會住進飯店時,也可以多拍些裝逼照,絕對沒人知道你在哪一國。Photo by River.
3. Focus在不同風格的生活感
這點就是要交給喜歡用IG來「營造」生活感的大家了(拜託,都2017了,營造自己的生活感不用有罪惡感),其實每個人家裡都能拍出異國生活感的氛圍照,這時重要的,就是找個稍微有陽光的一天,把ISO調高一點,讓畫面看起來好像陽光很輕透的感覺,然後請發揮平時狂刷IG時過目不忘的本領,拿出你的氣泡水、花、書、筆記本、筆、電腦、美麗的盤子、甜點、化妝品、香水...隨便好不好,方法有兩種,要不就是你Set出一個好厲害的大景全部拍出去,要不就是把焦對在當天最裝逼的物件上,後面全部光圈開到最大,越糊越好,看不出來你是你媽生的就對了。
這時候我要請大家善用一下光圈,以及前景後景的邏輯思考,覺得家裡很空曠啥都沒有,就在你的鏡頭旁邊黏幾張衛生紙或花瓣或薄紗蕾絲什麼的,再把光圈調大對焦在自己身上,試試看,you can thank me later.
↑ 老娘在家自拍
↑全世界的女生都在玩花,好花,不玩嗎?鏡頭前的像霧像雨又像風其實就是最浪漫的五月花衛生紙而已。Photo by Silver.
4. 跑出去跑得越遠越好
其實我們島內有很多厲害景點,如果你像我一樣,拍一張照可以連命都不要,就遠離你的城市,到郊外去找遼闊有趣的景點。
↑八里大舟遊艇。Photo by River.
↑這是八里水牛坑,不是西藏,我今年六月才要去西藏。Photo by River.
↑ 鶯歌陶瓷博物館。Photo by River.
5. 可以的話,請不要想著「國際化」或「歐風」
其實各個不同國家都有很美麗的文化,但老實說我也是出國闖了一圈後,才了解怎麼解讀不同文化的美。其實我們嚮往那些歐美博主的生活,他們也就是過著本來的日子罷了,原則上身在不同的國家,我們要完全拷貝複製貼上,不如投胎比較快啦。這時不如認真的想想我們比老外有優勢的地方在哪,他們有米白色的樑柱,我們有斑駁的牆面,他們有聖母教堂的藝術玻璃,我們有滿坑滿谷的霓虹燈,他們有讓你跌死的厚石板路,我們有無限延伸的柏油路...
最後,我想來分享一組我目前最喜歡的照片,在南機場拍的。覺得大家不妨參考一些在台灣取景的電影是怎麼拍攝的,看看也知道王家衛是我偶像吧!
↑ Photo by River.
我覺得在台灣拍照的大忌,就是去找一些「偽歐風」的景點,因為那始終不是我們的文化,拍起來好像想證明些什麼,又有點落漆的感覺,最後營造出的就是一個尷尬感而已。在台灣,要拍出有趣的生活照,可以先向知名部落客取經,但不要取太多,取出他們構圖或說故事的方法,剩下的背景,還是可以記住一點:說到底我們都住在台灣,沒什麼大不了的,哈哈哈。
◎Photo Via:Yut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