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在修圖軟體和網路並不普及的年代,他們的作品完全不亞於當代攝影師,甚至更Mind-blowing”


K

2019-7-9

從20、60年代至兩千年的今天,看超現實黑白時尚攝影的演變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猛烈抨擊,身為戰勝國的法國,其世界藝術與時尚中心的地位也屹立不搖。戰爭間期的法國首都巴黎,文化與藝術更迅速發展,成為著名藝術家、詩人、文學家與音樂家的匯集地,時尚產業更不用說,Chanel、Lanvin、Balenciaga,以及知名「龍蝦裝」傳奇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等人,都在1920至1930年間為巴黎撐著腰。此外,於1924年誕生的超現實主義,也是活絡巴黎藝文時尚圈的催化劑。

 
 
 
 
 
 
 
 
 
 
 
 
 
 
 

(@stefmorgante)分享的貼文 張貼


↑超現實主義設計師代表Elsa Schiaparelli,曾將好友達利的畫作轉化為時尚配件。

原本從詩歌文學萌芽的「超現實主義」,廣泛影響了當時的畫家,像是1924年首次到訪巴黎的翹鬍子藝術家達利,另外,超現實主義也常見於當時影像藝術家們的作品中,包括眾所皆知的法國和美國版《VOGUE》御用攝影大師Horst P. Horst、在巴黎度過大半職業生涯的超現實攝影先驅Man Ray、出生自柏林的達達主義攝影大師Erwin Blumenfeld、身兼《BAZAAR》藝術總監的平面設計與攝影師Alexey Brodovitch,以及來自匈牙利的Andre Kertesz等,皆是二十世紀初擁有重要地位的時尚攝影師。後來像是Irving Penn、Guy Bourdin、Helmut Newton等人的攝影風格,也深受這些大師們影響。

 
 
 
 
 
 
 
 
 
 
 
 
 
 
 

JEFF SEGENREICH(@_jeffsegenreich_)分享的貼文 張貼


↑受到超現實主義前輩大師的影響,1960年代攝影師 Irving Penn的作品也充滿詭譎的超現實風。

當充滿幻想的超現實藝術,遇上了為女性帶來夢想的時尚雜誌,不僅讓超現實主義在1930年更加普及,甚至走向商業化,也推翻了以往時尚雜誌多以插畫或模特兒唯美、靜態的擺拍,來展現服裝的攝影方式。超現實藝術為時尚大片和廣告帶來更多趣味與動感,也造就了今日時尚攝影的多樣性。

 
 
 
 
 
 
 
 
 
 
 
 
 
 
 

(@beninmadrid)分享的貼文 張貼


↑達達主義攝影大師Erwin Blumenfeld作品

在初步了解超現實時尚攝影的發展背景後,以下為大家簡介我認為一定要知道的三位超現實時尚攝影師,他們經常以黑白影像為媒材,分別活躍於二〇、六〇年代與現在,看完他們的作品,你會發現,在修圖軟體和網路並不普及的年代,他們的創作完全不亞於當代攝影師,甚至更Mind-blowing!

 
 
 
 
 
 
 
 
 
 
 
 
 
 
 

Sarah Slee(@boom1965)分享的貼文 張貼


↑超現實攝影大師Melvin Sokolsky作品

超現實時尚攝影先驅Man Ray

若談到超現實主義,來自美國的現代主義藝術家Man Ray絕對是和瘋狂達利一樣重要的角色。曾參與達達主義運動的他,被認為是超現實時尚攝影的開創者,除了攝影,他也擅長繪畫、雕塑和製作電影,是橫跨多領域的藝術家。受到杜象Marcel Duchamp的鼓勵,Man Ray於1920年初從紐約搬到巴黎發展,自此開啟了他的攝影事業,而對比同期的Martin Munkácsi那種具有動感、紀實性的時裝攝影,Man Ray前衛的實驗風格,在當時大舉震撼了巴黎的時尚攝影圈。

 
 
 
 
 
 
 
 
 
 
 
 
 
 
 

Michelle Villasenor(@michellevillasenor)分享的貼文 張貼

 

 
 
 
 
 
 
 
 
 
 
 
 
 
 
 

Sergio Ranieri(@sergio.ranieri)分享的貼文 張貼


↑對比同期的Martin Munkácsi那種具有動感、紀實性的時裝攝影,Man Ray前衛的實驗風格,在當時大舉震撼了巴黎的時尚攝影圈。

他和當時的另一半、同為攝影藝術家的Lee Miller,發明了一種「中途曝光法」(Solarization)和「實物投影法」(Rayographs),前者能使影像的黑白色調反轉,後者直接利用影子就能在相紙上成像。創新的表現形式,讓時尚雜誌《Vanity Fair》在1922年找上門來,並刊出四張他的實驗作品,Man Ray自此在時尚圈聲名大噪。

 
 
 
 
 
 
 
 
 
 
 
 
 
 
 

@vintageklunseren 分享的貼文 張貼


↑Man Ray和當時的另一半Lee Miller發明的「中途曝光法」(Solarization),能使影像的黑白色調反轉。


↑Man Ray創新的表現形式,讓時尚雜誌《Vanity Fair》在1922年找上門來,刊出四張他的實驗作品,Man Ray自此在時尚圈聲名大噪。

從現在來看,Man Ray的作品可能還稱不上時尚,卻充滿了藝術性。獨特的底片沖洗技巧,搭配他刻意的陳設、打光,為黑白時尚照片增添了一股詭譎的氣氛,有種讓人難以移開目光的神秘感。一直想當個純藝術創作者的Man Ray,為了生活,只好將他對藝術的想法實踐於時尚商業攝影中,雖然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分,卻影響了近百年的時尚攝影史,也是我們在認識黑白時尚攝影時絕不能忽略的大人物。

 
 
 
 
 
 
 
 
 
 
 
 
 
 
 

Adelita Candelaria(@beautygoeseverywhere)分享的貼文 張貼

 

 
 
 
 
 
 
 
 
 
 
 
 
 
 
 

Beatrice de Brescanvel(@brescanvel)分享的貼文 張貼


↑Man Ray獨特的底片沖洗技巧,搭配他刻意的陳設、打光,為黑白時尚照片增添了一股詭譎的氣氛,有種讓人難以移開目光的神秘感。

Melvin Sokolsky如夢似幻的泡影

活躍於六〇年代的紐約攝影師Melvin Sokolsky,生於1933年,也是不可不知的時尚攝影傳奇。他從未接受過任何藝術或攝影的正規教育,十歲開始接觸攝影,二十一歲開始為《BAZAAR》拍攝,他的成名作是1963年的「Bubble」系列,即便是對於56年後的今天,仍是難以超越且耐人尋味的經典大作。

 
 
 
 
 
 
 
 
 
 
 
 
 
 
 

Virginie Pronovost(@ginnie_sp)分享的貼文 張貼

 

 
 
 
 
 
 
 
 
 
 
 
 
 
 
 

Virginie Pronovost(@ginnie_sp)分享的貼文 張貼


↑紐約攝影師Melvin Sokolsky的成名作「Bubble」系列,即便是對於56年後的今天,仍是難以超越且耐人尋味的經典大作。

當時和他一起在《BAZAAR》工作的Richard Avedon,對Melvin的作品特別受到時尚編輯Diana Vreeland肯定的狀況有點吃味,甚至還曾和總編輯說:「他最好是能讓東西飛起來。」為了登上封面,Melvin偷偷跑去訂製了一顆巨型的透明塑料圓球,裡頭的空間足以讓一位穿著華服的模特兒自由伸展,再用懸吊機和細纜繩將泡泡吊起,後來在紐約完成拍攝。其成果獲得當時的總編輯Nancy White大力讚賞,也成功被刊登於《BAZAAR》1963年三月號的封面。之後Melvin還帶著這顆如夢似幻的泡泡穿梭於塞納河畔和巴黎的大街小巷,對比真實的風景和生活景象,形成一股超現實的趣味。

 
 
 
 
 
 
 
 
 
 
 
 
 
 
 

Charlotte Moss(@charmossny)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當時和他一起在《BAZAAR》工作的Richard Avedon,對Melvin的作品特別受到時尚編輯Diana Vreeland肯定的狀況有點吃味,甚至還曾和總編輯說:「他最好是能讓東西飛起來。」

雖然以現在的科技絕對能輕易做到「Bubble」的效果,在當時卻是相當費時、費工的做法,後來還有人直接對Melvin說:「就承認你是後製做的吧!」但想也知道,那時根本沒有Photoshop這種修圖軟體。面對這些打死不信的人,Melvin還會開玩笑回應:「喔對啊!那你知道Photoshop是我發明的嗎?」

 
 
 
 
 
 
 
 
 
 
 
 
 
 
 

Paula Luna(@lunaphoto)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那個還沒有Photoshop的年代,Melvin Sokolsky的創作相當費時、費工。

Elizaveta Porodina 拍出超現實的情感深度

今年才三十出頭的攝影師Elizaveta Porodina生於俄國,後來隨著家人長駐德國慕尼黑。雖然在學時讀的是心理治療,但她從小就對藝術特別感興趣,念書時她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來玩,並從身邊的朋友拍起,自此開啟了她鑽研攝影的旅程。學習心理治療一年半後Elizavet便毅然決然輟學,全心發展她的攝影工作,如今已是各大時尚雜誌與品牌的合作對象。

 
 
 
 
 
 
 
 
 
 
 
 
 
 
 

Elizaveta Porodina(@elizavetaporodina)分享的貼文 張貼


↑「半路出家」的Elizaveta Porodina,如今已是各大時尚雜誌與品牌的合作對象。

或許是學習心理治療的優勢,Elizaveta的黑白影像總有豐厚的情緒,結合她充滿詩意與超現實異想的構圖方式,使鏡頭下的人物看起來寧靜、神秘又具有十足的張力,她的超現實不僅僅是在場景或道具上用心,模特兒的表現往往更是令人屏息。Elizaveta在受訪時曾說她並沒有崇拜的攝影師,但她非常欣賞Helmut Newton的寶麗萊作品,雖然是即時成像,卻看得出大師對影像情緒、構圖與細節的重視,而我在Elizaveta的作品中也感受到同樣的特點。

 
 
 
 
 
 
 
 
 
 
 
 
 
 
 

Elizaveta Porodina(@elizavetaporodina)分享的貼文 張貼

 

 
 
 
 
 
 
 
 
 
 
 
 
 
 
 

Elizaveta Porodina(@elizavetaporodina)分享的貼文 張貼


↑心理學出身的背景,讓Elizaveta的黑白影像充滿了詩意與超現實的異想。

 
 
 
 
 
 
 
 
 
 
 
 
 
 
 

Elizaveta Porodina(@elizavetaporodina)分享的貼文 張貼


↑Elizaveta常常利用鏡子、玻璃等身邊的元素去切割構圖,作品帶有一股魔幻獵奇感。

數位相機開始普及後,時尚界的攝影師如雨春筍般冒出,身為新一代時尚攝影師的Elizaveta Porodina,作品或許不如眾多前輩大師,總有超氣派的排場,但其作品中十足的視覺力道,讓她成為值得大家持續關注的攝影新星。

 

◎Photo Via:INSTAGRAM, Twitter, Googl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