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聖羅蘭的作品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他骨子裡其實活得很「Cult」”


K

2017-8-1

完美的聖羅蘭 其實一點都不完美

當代設計師或時尚編輯拍自己的紀錄片已經算是一種風潮,但關於已逝設計師的電影,除了最耐人尋味的Gabrielle Chanel之外,大概就屬Yves Saint Laurent的故事最拍不膩了。自2011年起,短短五年內市面上就推出了三部和聖羅蘭相關的電影,包括一部紀錄片和兩部傳記,雖然我一直是YSL三大字Logo的粉絲,卻從沒耐性能把任何一部徹頭徹尾地全看完。姑且不論這是否為品牌行銷的手法,我可以理解這位時尚大師的故事為何如此引人興趣。


↑《Yves Saint Laurent》電影預告

留著一頭法式捲髮、 臉上掛著招牌的方形眼鏡,眼神和笑容總是靦腆的聖羅蘭,若不是自己在2002年那場宣佈退休的記者會上坦白地道出年輕歲月的荒唐,大概也不會引起那些和時尚界搭不上邊的電影導演,甚至是他的密友Pierre Bergé,大手筆拍片記錄他的傳奇時順便出賣他在大眾心中一向纖細內斂的形象。執導這部在2014年上映的《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傳記劇情片的法國導演Jalil Lespert,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除了聖羅蘭對時尚產業的影響力,我對他這個人本身幾乎一無所知,因為他實在太內向了。我在製作電影的過程中,就像個一直在摸索、探勘的考古學家,也可以說是信心極度受挫的記者,不斷深入研究、閱讀,剪了片又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就是希望能讓故事盡量精準,完整涵蓋聖羅蘭在時尚界30年來的起伏和演變。」確實,一般人除了知道他的煙裝、蒙德里安裙、皮草大衣和鴉片香水外,大概只有他的老伴Pierre、謬思女神Catherine Deneuve和Betty Catroux、 Lou Lou de la Falaise 等兩位女性友人(還有因愛滋英年早逝的情人Jacques de Bascher)之外,就很難從別處得知聖羅蘭私生活的真實側寫。

回過頭來,聖羅蘭內向又高雅的氣質,和他曾流連於酒吧、性愛派對,又因憂鬱症長期依賴酒精和毒品的私生活實在衝突;擁有一位在愛情和事業上不離不棄超過50年的同志伴侶,同時又為了一名貴公子Jacques de Bascher與曾經最欣賞他的好友Karl Lagerfeld決裂,綜觀他的一生,確實很少設計師的故事可以比他更戲劇化,可也是因為如此,除了他整日愁著在最後一刻生出靈感,和看著Pierre Bergé當個稱職的避風港,在觥籌交錯中迷失的荒誕生活,幾乎成了《Saint Laurent》這部描述聖羅蘭在1967~1976年這段輝煌歲月的電影主軸(只是法式電影的慢步調,真的讓人很難耐著性子看完)。


↑《SAINT LAURENT》電影預告(※吸菸有害身體健康)

時至今日,相信大多數人看到A.M. Cassandre設計的Yves Saint Laurent三字一體經典標誌時,心中浮現的聖羅蘭先生必定是如同這字體般纖細又高雅的模樣。可我始終認為,聖羅蘭的作品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他骨子裡其實活得很「Cult」,而《L’amour Fou》、《Yves Saint Laurent》 以及《Saint Laurent》這三部描述聖羅蘭的電影和紀錄片呈現的切角雖然都不太相同,卻都能從中看到對他一致的描述—在藝術上超越自我,靈魂卻全然脆弱,而藝術家性格的多愁與狂野,都完美地投射在他的創作之中。

 
 
 
 
 
 
 
 
 
 
 
 
 
 
 

(@olivierchatenet)分享的貼文 張貼


↑電影《Saint Laurent》充分描繪了聖羅蘭在藝術上的成就,以及其藝術家性格的多愁與狂野。

 
 
 
 
 
 
 
 
 
 
 
 
 
 
 

Benjamin Yousfi(@benjaminyousfi)分享的貼文 張貼


聖羅蘭於1971年為品牌首款男香M7親自全裸上陣拍攝的形象廣告。

最後,鼓勵大家在跟我一起把三部電影都K完之前,都能先欣賞他於1971年為品牌首款男香M7親自全裸上陣拍攝的形象廣告,因為這張Jeanloup Sieff所拍攝的裸身黑白照,散發著安靜、優雅,卻同時象徵著聖羅蘭腦內的瘋狂,比起那些西裝筆挺的海報,這張照片可說是完全綜合了他內、外在的模樣。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