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造訪寒舍的朋友就問過一句:「你是不是不喜歡閱讀?書架上好像沒什麼“真正”的書籍耶。」我問他何謂“真正”的書?他回應,一般人應該會看一些各國小說、世界名著,但他在我的書架上甚至沒有發現任何一部文學作品。
我告訴他,自己其實不是不喜歡看書,只因為閱讀太過奢侈,奢侈並不是指書本的定價高低,而是能夠靜下心來翻閱的時間稀有,如果你將「Time is money」的觀點認真看待,一天24小時扣掉睡眠、吃飯、上廁所、逛臉書,能認真用腦的時間可能剩下不到一半。
可或許是工作的關係,每天大量閱讀文章也成了讀“書”的一種,時尚的研究無遠弗屆,光是要告訴讀者那個“為什麼”,可能就需要數小時之長。有網友曾詢問過時尚要如何入門?其實這攸關你的熱情所在,網路和臉書的發達,是幸也是不幸,資訊每天直接透過臉書播送,輸入關鍵字資訊便顯現在眼前,可氾濫之中,什麼是有用的?那關鍵字搜尋又要從何而來?
HYPEBEAST創辦人Kevin Ma在接受《032c》訪問時表示過,球鞋是個啟發點,「因為我對球鞋很有興趣,配色很好,款式種類很多,加上他們是限量的。年輕時,你會想擁有欣賞的東西,當然,你不能買車因為根本沒錢,你也買不起套房或是名錶..之類的,所以你能擁有最酷的東西就是球鞋。
然後,志同道合的人就會在論壇裡面相遇,一切都是以球鞋會友,而且同時間,它們會有很多不同的聯名,你會從中學到很多品牌、音樂家然後塗鴉藝術家,我不是學藝術出生,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事物,所以這更像是個學習過程,關於街頭時尚和街頭藝術,然後學習關於高端時尚和藝術,這就像樹枝延展到不同區域一樣。」
如果對時尚有興趣,相信任誰家裡都會“供著“一本《時尚的力量》,橫跨將近30年的設計史和符號學,可如果真心要推薦,倒不如先買一本Taschen以設計師為名的訪問特輯來研究一番,原因?因為這比買衣服便宜,且其實受訪的英文都沒有很難。可說穿了,時尚沒有捷徑,沒什麼比透過訪問去了解設計師更快的方式了,字裡行間之間,你會知道他講的到底是靈魂還是行銷手法,關於他 / 她的靈感、啟蒙、合作藝術家和所欣賞的對象,額外出現的名字又會是另個引導你去探索框架之外的知識。
舉凡Louis Vuitton和Supreme的2017秋冬聯名,除了Kim Jones和潮流的關係、紐約潮牌龍頭Supreme,還有就是已故的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他1982年的作品《Untitled》近期創下了當代藝術拍賣「史上第二高價」,台灣媒體用“看不懂的天價名畫”來形容,可卻不知道才華洋溢的他卻在90年代飽受多少藝術圈的尖酸刻薄才打到當初的成就,無論這是不是時尚,這都成了研究有趣的地方。
以近期榮獲CFDA年度女裝和男裝設計師獎項的Raf Simons為例,毫無疑問,會有兩位設計師的名字常出現在他的世界裡:Martin Margiela和Helmut Lang,原因?兩位正是Raf Simons時尚啟蒙對象。說到Martin Margiela,這位今明兩年都有重要展覽的設計師,雖說已離開同名品牌快20年,可世人卻對他依舊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