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和在科技圈工作的朋友聊時尚,她誠心發問說要怎麼才能看懂時尚,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廣的問題,當時一時回答不出來,沈澱多時才慢慢有了一些想法,雖然我並不是什麼指標,但從開始攻讀服裝設計到現在出來工作,觀察時尚界也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在此歸類一些方法:
一、伸展台上的服裝不必太認真
欣賞伸展台上的服裝,一定要跳脫實用性的思維,才能理解設計師真正的概念,因為除了高級訂製服以外,通常出現在此的服裝,九成都不是之後市面上會看到的服裝,當然也有Dries van Noten這類堅持讓伸展台與對外販售之商品一致的設計師,另外也有部分品牌現在也有即秀即賣的機制,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秀結束之後買到伸展台上的衣服。然而絕大部分的設計師品牌,仍然依循上述的規則,會開發一些專門為秀場打造的服裝,爾後再依照買家和市場實用性的需求加以改良,推出款式或顏色略為修改的商品,甚至會再衍伸出一個小系列。
像是Gucci的2017年春夏系列,秀場上出現的幾件外套後來都在Net-a-Porter、Farfetch上出現了衍伸的變化款式,變得更加實穿,不再像秀上那般充滿戲劇效果。
↑Gucci 2017年春夏女裝系列
而且如果仔細研究兩家電商,會發現不同買家也會買到不同的貨,因為品牌通常會準備兩種版本,一種是秀上款,一種是接訂單用的款式,而這也是之所以設計師們為什麼要多花心思專門設計伸展台上的服裝,因為為了奪取版面、製造話題,進而吸引更多買家和消費者注意,當大家都在討論你的設計時,你就更有機會對外表現自己,接到訂單的機會也就更多。
而當買家被吸引到品牌Showroom之後,一定要有夠多的選擇讓買家挑選適合自家品味定位的商品,因此接訂單用的款式會出現非常多種變化,像是同一款用不同布料、不同顏色,或是同個設計邏輯但不同款式,有時品牌甚至會因為某個特定的大單買家而特定生產獨家樣式,總之品牌簡化設計的邏輯並不一定,全然看品牌而定。
不過秀上款並非只是一種釣魚的手段,現在許多品牌自家官網也在販售秀上款,一方面是確實會有消費者想要購買秀上款,另一方面是自己零售秀上款也不會跟自家的買家商品撞到,各賺各的,皆大歡喜。所以下次在伸展台上看到誇張的服飾,可先別急著批評,沒有人會拿自己的事業開玩笑的。
↑上面這兩件外套都沒有出現在秀場上,但卻可以很明確的辨識出其季節和品牌。
↑以上這些也是同一季,但秀場上沒有的商品。
二、輪廓、版型
撇開對於服裝實用性的慣性和成見之後,就可以試著用不同的視角去欣賞設計師的作品了。以下會列出幾種鑑賞時尚的視角,讓大家未來在欣賞伸展台上作品時,不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走進設計師的世界。
首先是服裝的輪廓和版型,所謂的輪廓就是服裝的框架,框架決定隱藏還是裸露、遮掩或是凸顯、壓迫或是解放,對於審美觀和價值觀的轉換和突破而言,是很關鍵的要素。上世紀1920年代流行的就是直線條、50年代就是沙漏型,60年代則是A字型,而創造輪廓的關鍵就是版型。Balenciaga甫創立時,就是倚靠多樣化的版型走紅,讓服裝組成的方式及線條,有了更豐富的變化。
在時裝界中,版型與輪廓走的相當極端的至少有三位:川久保玲、John Galliano時代的Dior和Hedi Slimane時代的Dior Homme。川久保玲每一季都在探索人體與服裝之間的關係;而John Galliano純粹就是一種瘋狂,但品味版型細節時,又時常被其創意驚艷;而Hedi Slimane則是打造了纖弱的男性形象,連Karl Lagerfeld都曾為了擠進那窄得不得了的西裝而減肥。
除了以上三位相當有名的例子之外,由於我本人是極簡幾何控,所以Dion Lee和Gianfranco Ferre的作品也是我很常關注的品牌。(但這兩個品牌好像越來越辛苦了...?)
↑Dion Lee
↑Gianfranco Ferre
三、顏色、配色
除了輪廓版型以外,顏色也是表達設計師風格的關鍵要素之一,像是Ann Demeulemeester、山本耀司都是大量使用黑色的設計師,而儘管都以黑色做為自己的顏色主軸,不同的設計師用起來,也有截然不同的風貌。
而彩色更是如此,英國設計師Paul Smith的彩色條紋給人繽紛愉悅之感,從家具設計師轉型成時裝設計師的Raf Simons的飽和色彩搭配,總人給人清新空靈的感受。此外顏色也與當季主題緊密連結,從色調屬性的搭配,也能判斷出設計師如何運用色彩譜出一段故事。
↑英國設計師Paul Smith的彩色條紋是最佳的品牌識別
四、符號概念
如果說輪廓版型顛覆的是對身體的審美觀,那麼利用符號概念革命的,就是顛覆意象的審美觀。甚至有時替換符號象徵意義的最終目的根本也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擺脫傳統框架束縛,為了自由。
像是最早的香奈兒女士取經男裝,讓女性擺脫累贅的布料和裝飾,使得女性的美不必再從柳腰豐臀中尋找,而是從肢體解放後自在活動的活力美;而聖羅蘭的菸裝更是將這個概念推上巔峰,讓女性穿上成套的黑色西裝,使得女性美不再只是柔順清純或優雅,還多了一種力道,一種強勢的性感。
這種符號替換的好處在於能夠一眼就帶給觀眾驚喜,看著原本習慣的事物突然被擺放在令人驚奇的地方,不但讓人印象深刻,更讓人自此重新思考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像是前幾年伸展台上一窩蜂的推出男性穿著的蕾絲,也不禁讓人思索,為何本該是中性物件的蕾絲,卻被賦予了性別的意義,進而限制住了人們恣意穿搭的自由。
透過符號重組來進行風格混搭的手法越來越多,幾乎可以說是千禧年之後的設計主流,設計師們將上世紀各個不同年代的流行元素混在一起,就又成了一種新的風格,如Alessandro Michele引領的新Gucci 。又或者是自行將某種符號賦予截然不同的意義,放到伸展台上去發酵話題,像是J.W. Anderson;更甚者還會將某個特質無限放大到一個極端,讓整體造型看起來極度失衡,像是Vetements,都是很好的例子。
↑Vetements 2017年秋冬系列
↑Vetements 2017年春夏男裝系列
但至於要如何辨認所謂的「符號」,在此也只能給個簡單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時尚界中的符號,通常我們可以理解為「刻板印象」,舉例來說,刻板印象中柔美的符號通常有:「荷葉邊」、「蕾絲」、「雪紡紗」,而在時尚界中,要突破刻板印象的方法,就是不要讓符號一直存在人們既定的想像中,不停的更換位置創造新的衝擊,這是時尚界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不管是設計師還是觀者,都必須對於所謂的符號相當熟稔,而熟悉的方式無他,就是一直不停地觀看、拆解、分析、歸納,不停地學習。
五、布料機能
以目前越來越匱乏的資源來說,這應該要是最備受矚目的部分,但人們欣賞服裝秀的時候,依然習慣從靈感、美醜和實用性等面向進行討論。當然如果沒有親眼目睹,實在很難針對這個部分進行討論,有時甚至親眼目睹了依然不知道是什麼材質。
然而去深究材質本身有時也會帶來許多驚喜,像是現在已經研究出可以用鳳梨和香菇製成皮革的技術,而這兩種植物做出來的皮革,看起來就跟真皮沒什麼兩樣。所以,也許伸展台上那些看來千篇一律的設計,是用了破天荒的全新材質製作的也不一定,但這必須得先跨出第一步去了解才有辦法知道。
其實要分類的話,鑑賞時尚的視角還有相當多種,但是無論有多少種,最後都會回歸到一點,就是觀者是否有其意願要了解入門,時尚產物的珍貴之處,在於它經常不能那麼輕易辨識,需要透過對話、探索,才能看出設計師的用心(或不用心)之處。就像學習一門語言一樣,想要能夠鑑賞語言文學之美,願意敞開心房學習,絕對會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有了這樣的決心跟包容陌生事物的胸懷,才會有耐心吸收各種深度學問。
正如日本設計師水野學在其著作《品味,從知識開始》中所說,「品味最大的敵人,就是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拋開先入為主的想法,收集客觀的資訊,正是提升品味的不二法門。換言之,品味是透過深入鑽研,任何人都能擁有的技術,絕非與生俱來的才能。」
試著透過秀場報導和以上視角認識設計師作品之後,如果還是無法進入設計師的世界,那也只能說,不是你沒有時尚眼光,而是你不是設計師主打的TA啦!
【延伸閱讀】
ananas-anam創新紡織材料公司,研發用植物纖維製成人造皮的的環保材質
◎Photo Via:達志影像, Gucci, Net-a-Po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