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及時尚啟蒙者,大抵離不去三位女子。
小時候,不敢輕易談夢想,總用十萬個其他志向搪塞。因為怕被嘲笑、被誤解,當然還有社會眼光下的性別迷思,於是,一直壓抑自己的時尚夢。
直至高一時,在高中生涯探索手冊,看見學姊申請上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Fashion Marketing。由於在台灣談時尚,在大學讀的大多都是服裝設計或珠寶設計。從未想過時尚產業的廣度,足以讓時尚學校的學程分的精細又精準,能夠符合不同取向學生的需求。這才明白原來亦可以有如此的時尚學習之路,不過這樣的念頭只存留在腦海一陣子,因為小時候嘛,那時總覺得,夢太大,太難行,倫敦太遠。只把夢想的種子隨意播種。
↑Take a sneak peak to my DREAM SCHOOL.youtube頻道上也有許多產業內人士演講、學生想法,可供讀者探索。
使我開始正視夢想、讓我種子得以爆發式成長的第二位女子,就是當年以雅思8、台中市唯二之姿進入倫敦時尚學院大學部(註:台灣學生多半從foundation讀起,也就是大學先修課程),以狂女子行徑風姿綽約地去讀Fashion Journalism,她是我同校車五年的學姊。在知悉此事之前,總覺得時尚離我很遠,平凡人如我只能遠觀之。這下才如夢初醒,原來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其實夢想即在眼前。或許是因為生長背景十方雷同,所以有種Meg做到了,我也做得到之感。此後,我開始運用現有資源,剪報紙、雜誌做portfolio、從網上搜集時尚知識、觀賞紀錄片、看藝術品找靈感。Start where I am. Do what I can.儘管如今因現實考量,須將時間撥給教科書,依舊盡可能地關注業界動態、吸收新知。就算短期內達不成,也算是個遠程目標。
↑左上為三月號ELLE雜誌別冊李瑜的spread,其餘則為平時蒐集時尚情報的用品。
第三位奇女子,是李瑜,也是站內達人Yutopia。第一次看見李瑜,是天下雜誌2015年9月的採訪,記得李瑜穿著簡單的衣服、短裙還有球鞋,難以忘懷的是她的微笑眼線,害得我驚呼連連。「這女的也太美!」心理讚嘆著。看完報導後,知道了她許多經歷,也看遍她所有產出的文章,而且常常還看不止一次。之後,對李瑜的讚嘆就不僅止於她的美,還有追逐的精神。後來向友人介紹都會提到:「她除了傳統東方女子的獨特美,剩餘的都是她拼命換取而來的。」她付出良多,或許犧牲也多,但所有的努力都在今日開花結果。
↑「連徬徨的心思都沒有時,就是準備好的時候了。」李瑜說道。儘管仍然會猶豫,還是會遲疑,但是管他的,先做了再說吧。
身為九零年代代表的最末,剛滿十八,正面臨許許多多的抉擇與取捨。不知有沒有人如我,看時尚總覺得隔層紗,只能旁敲側擊、觀其輪廓。想學時尚,卻摸不清到底要從哪一個面向切入,Styling、Merchandising、Marketing;想出國闖一闖,卻怕這只是自己魯莽地一廂情願;不想花大錢出國當冤大頭,就督促自己多接觸時尚資訊、要求自己多了解。因為能靠的最後也就只有自己。
請原諒青少年的煩惱與迷惘,我想這需要時間去釐清、去沈靜。在看過眾多時尚就人士的專訪和報導後,歸納出一個結論:背後支撐著天賦和努力的是極高度的熱忱,因而能夠堅持。
↑Her goddess is CR, and she' s my idol.順帶一提,這表情也太難相處。
“Don' t be your dream, be your goal.”此語出自李瑜的部落格文章。我理解,我通篇都在談論夢想,都在Dreaming。以三位女子貫串全文,我想起這期天下雜誌「姊無所畏」專題報導,引出封面人物艾瑪華森的話,“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若非此時更待何時,面對夢想,遇到機會就緊握不放,做就對了!試過才知道結果。我也是在第一篇文章被Wazaiii雀屏中選後,才意識到,好像又離夢想前進了一些。這次驅使我向前的,不再是他人,是自己。於是,希望所有的夢想都能轉化為目標,最終成為人生。
◎Photo Via:Chun Chao, Yut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