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中文版到報社這件事似乎很容易被理解,在不同的職場轉換是媒體人的必經之路,而從大媒體到自媒體,這倒是五年前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今天,幾乎所有新生代記者都經營了自媒體,在記者會上邀請同業或是親友按個讚,似乎已成常態。
自媒體與讀者的距離更靠近
要說傳統媒體與自媒體最大的差異,我想就是與讀者的距離更靠近。傳統媒體仰賴市調公司需要有很多的數據、訪談,才能得知讀者對單元的喜好度,這需要一段很長的作業時間,這個月出刊可能下個月才能從市調公司拿到報表,一季檢討一次成效,這些數據通常也都在長官手上,一般小編無從得知,僅能從長官的指令中窺探一二。
然而,自媒體與網路媒體息息相關,一般來說,自媒體也都建構在容易入門的臉書社群,這是成本最低的經營方式,然而有少數資本較為雄厚的編輯自立門戶,就會架網站、將欄目分門別類,經營得有模有樣,但實際流量未必成正比。
自媒體的經營,可以直接與讀者對話,但這並不代表把原有的傳統媒體內容,直接搬運到自媒體就有成效,我認為,這是兩個不一樣的平台,然而加乘力量大,結合兩個不同媒體屬性可以發揮綜效。
案例分享 網紅唐綺陽與記者互動助自媒體影響力
最好的案例就是「噓!星聞」的安編寫了一篇唐綺陽的報導〈從專家到網紅:唐立淇的吸星大法〉,被唐綺陽轉發,吸引上萬人按讚,趁話題熱立刻安排了專訪,那陣子「安編」成為媒體圈的熱門人物,不只如此,安編的個人臉書也多了許多人追蹤。
過往,部落客是部落客,媒體是媒體,現在媒體的訊息已經無法滿足閱聽眾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專欄化。讀者渴望窺探更多關於媒體的個人觀點,而不只是新聞論述,這點在網路媒體上可以得到滿足。自媒體不受編輯室的控管,相對自由也可呈現個人觀點,透過個人頻道展演自我。
記者經營自媒體優勢
記者向來就要有「新聞鼻」,經營自媒體絕非難事,比起經營自媒體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時間,往往一整天寫完稿,當完小編就已經氣力用盡,想要把網路給封鎖。隨時待命的記者本身工作壓力就大,加上喜歡記者這個職業的人,多有好奇心,並且喜歡分享,只是不擅長揭露自我。
自媒體與網路的緊密度很高,越是表現自己、做自己,越能獲得網友認同,組成所謂的「同溫層」,志同道合的人湊在一起凝聚力也高。數位時代裡的即時回應與分享,是傳統媒體所無法立即給予的成就感。我認為,兩者不相違背,只是需要時間,每個記者都有本事成為網紅。
自媒體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表現專業性的場域,據悉,很多網路媒體都很鼓勵自家記者經營粉絲團,甚至在新聞報導上就直接與個人粉絲團串聯,讓網友增加對新聞的黏著度與對新聞頻道的好感度。一個好的記者一定能當一個專業的網紅,但一個話題網紅,不一定能當一個記者,這就是記者的優勢所在。
還在等什麼?搜搜看喜歡的記者,就能直接在粉絲團與記者對話,過往不可能的事,網路世代,直接與媒體對話已非難事。
◎Photo Via: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