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性別不過是光譜而不是絕對,我們的生殖器官不足以定義我們的本質”


黃于洋

2020-3-6

在真正平等的桃花源,那裡沒有「婦女節」

女性主義是個時常被誤解的名詞。幾年前在台北的捷運上聽到別人的談話,一個年輕男子跟朋友說:「台灣有這麼多女生要男朋友幫忙提包包,在公司搬重物的時候又說人家是女生搬不動,女性主義太強盛才會這樣,養出一堆公主!」當下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女性主義這樣龐大的議題居然被簡化到提包包跟搬重物。

女性主義並不是要讓女性享有所有權利又不承擔任何責任,更不是要男性把自己當作公主般對待。

 
 
 
 
 
 
 
 
 
 
 
 
 
 
 

A post shared by Emma Watson (@emmawatson) on


↑Emma Watson 是影劇圈出了名的女權主義者,更擔任聯合國「HeForShe」女權運動的推廣大使。

女性主義的本質是性別平等與打破性別框架,也就是說,除了爭取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同工同酬、消弭日常生活中潛在的歧視用詞等,同時也要爭取男性能夠展露情緒,有哭和示弱的權力,在家煮飯帶孩子的爸爸跟出外打拚工作的爸爸一樣偉大。

既然本質是性別平等,為何還要稱為「女性主義」呢?女性自人類文明以來不斷受到壓迫是事實,如果不先正視這個問題,我們無法討論這個問題核心所衍伸出來的問題。舉例來說,一個能夠讓女性在各領域都有同樣嶄露頭角的機會的社會,絕對也能夠接受男性從事一般認為較為女性化的工作,或者在家顧小孩。

↑經典動畫片《超人特攻隊》當中,超能先生在老婆荷利出外打擊犯罪時,在家中當起「家庭主夫」。

這些都是相對的,平等與自由並不是有限的資源,女性擁有更多自由後,男性的自由並不會相對被剝奪。這點在種族歧視中也是相同的,有色人種受到歧視,現今的社會其實對白人也有些偏見,但如果我們不先討論制度性種族主義(Institutional Racism),不先討論殖民主義的歷史,那我們根本無法探討種族主義的本質。

↑電影《關鍵少數》講述三名女人在 NASA 突破雄性藩籬、立下功勳的故事。片中對種族歧視及性別不平等多有著墨。

在1857年3月8日,紐約的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低薪和差勁的工作環境,當時政府出動警察攻擊這些婦女,仍然無法阻止這次抗議活動,並在兩年後促成了第一個工會組織的成立。從這年開始,婦女們在每年的3月8日走上街頭抗議逐漸變成傳統。

 
 
 
 
 
 
 
 
 
 
 
 
 
 
 

A post shared by Grandioso-Versand &Textildruck (@grandiosoversand.de) on


在二十世紀初,德國女權運動領袖 Clara Zetkin 倡議設立國際婦女節,在歐洲各國(尤其丹麥、德國和奧地利等)得到許多支持,與此同時期,紐約發生了著名的紡織工廠大火事件,因為工作環境極為惡劣而造成一百多名女工死亡,這場大火點燃了世界各地女權運動,遍地開花,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世界各國跟著開始慶祝婦女節。

 
 
 
 
 
 
 
 
 
 
 
 
 
 
 

A post shared by femhbg (@femhbg) on


↑Clara Zetkin 為國際婦女運動先驅人物。

去年婦女節,柏林一個地鐵站外有名男子手舉一個牌子寫著「為什麼沒有男人節?」,我忍不住走上前和他辯論,慶祝婦女節和宣揚女權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陣痛期,其實在最理想的社會,我們不用再去強調性別、爭取某個性別應有的權利,因為我們不再感受到任何差異,因為我們了解性別不過是光譜而不是絕對,我們的生殖器官不足以定義我們的本質。

 
 
 
 
 
 
 
 
 
 
 
 
 
 
 

A post shared by Emma Watson (@emmawatson) on


女性在歷史中是受到壓迫在先,後來才有婦女節,推崇平等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讓各族群都能為受到壓迫的處境發聲,而是不再有任何族群會因為受到壓迫,而需要伸張的舞台或特定節日來得到更多關注。

沒有「男人節」,因為在平等的社會,連「婦女節」都不應該存在。

這個社會一聽到女權主義者就立刻貼上許多標籤,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是何等的罪,我們不過就是希望我們都能不被自己與生俱來的生殖器官所束縛,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各個性別的人都能用自已最舒服的方式自由地活著。

 

◎Photo Via:INSTAGRAM, IMDb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