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那些店家,都是走過近一甲子的職人老鋪,傳承下來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藝,還有匠心獨具的精神”


SSSHIN 有型觀點

2020-5-22

那些充滿溫度的職人手作

「欸,你知道運河邊的陶藝工坊要關門了嗎?」朋友傳來的簡訊遮住了我才打開的「1968 APP」。剛滑過的29個台南警示點我還歷歷在目,忍不住想,疫情再繼續行進下去,不知道又有多少間手作店鋪即將要面臨經營困境。

↑許多老技藝都需要靠傳承流傳下來。

那些店家,都是走過近一甲子的職人老鋪,傳承下來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藝,還有匠心獨具的精神,保證讓消費者花錢買到的是經得起時間淬鍊的產品。無論刺繡、編織或是縫紉,賣鞋、賣包也好,師傅從年輕做到老,再託付給更年輕的來做。一間店長久以來只專心做好一件事──用手作創造溫度,我怎樣想來都彌足珍貴。

↑走過近一甲子的職人老鋪,傳承下來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藝,還有匠心獨具的精神。

也因此,我想分享這些一直以來默默豐富著人們生活的手作技法。特別在疫情當頭時機歹歹之下,給你我有再多一次機會,去發現職人雙手間樸實無華的真實偉大。

 刺繡:用針線在鞋面上寫詩 

「這樣一雙只賣幾百塊的鞋,其實做起來學問不小喔。」老闆李東志指著客人正在試穿的繡花鞋邊解釋。從挑布色、選棉線開始,構思鞋的樣式,經過繡花、車縫、上膠等多道工序,每天投入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專注。 

↑老闆李東志指著客人正在試穿的繡花鞋邊解釋。

自己曾是學徒出身,而如今帶著幾個學徒,由純手工刺繡,漸漸地使用機器輔助電繡。最早只懂繡傳統花樣,到現在會看時尚雜誌學設計,試著用針線像寫文章一樣把腦中的畫面忠實呈現,而且越寫越精緻。

↑由純手工刺繡,漸漸地使用機器輔助電繡。

除了繡花,他對製鞋也有一番講究。鞋面經過裁切,車上繡好花的鞋面,再滾邊。接著,必須很謹慎的拉鞋,膠合鞋底前要把整雙繡花鞋的底座拉穩了才行。但這樣還不算完成喔,還得把鞋放在室外陰乾黏著劑,耐心順著天氣反覆檢查鞋體,最終才能彎腰幫客人的腳上套上完成品。 

看是要素的、豔的、容易搭配的、文青路線的各色齊全,翻新的樣式從基本款的平底芭蕾舞鞋,到不退流行的瑪麗珍都有。同時也接受現場訂製,扎染棉布鞋、時尚的低跟鞋等,搭配柔軟透氣的腳墊與防滑底,行走起來十分舒適。反正這是今年七十歲的他從十八歲就一直在做的工作,客人喜歡最重要了,他說。

年繡花鞋

地址: 台南市中正路199巷13號

每日營業:12:00-21:00

 編織:一疊藺草的禪意與療癒 

↑作者造訪的老宅。

最近我跟建築男友為了在安平改造的老宅,正在積極的尋覓塌塌米,突然想起再造訪這間位於台南老城區,由國寶級李金水師傅在民國36年創始的職人老鋪。雖然現已交棒給第三代經營,但不變的是一靠近店門口就能聞到的藺草香。

↑國寶級李金水師傅在民國36年創始的職人老鋪。

「一床平整的榻榻米要先用木尺丈量草墊,再用柴刀切割鋪上草蓆,在四個邊用布袋針縫上包邊,最後用鉤子將縫線拉緊才算完成。這樣的東西在這間店裡,已經完成十萬個以上了!」草蓆文化到職人的嘴裡就成了滔滔不絕,當然這也是讓我對手工塌塌米嚮往的原因。

↑一靠近店門口就能聞到的藺草香。

直接在店內製作,讓來客如我可以親見施做過程。像是草墊編織的密合程度、內部填充物的品質、包邊花色的選擇、縫線的處理等,讓人既親近又安心。用青春交換而來的技藝,成了我眼中最經得起歲月考驗的成品,期待疊蓆風潮繼續流行一陣,讓更多人都能親眼見證這一度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

泉興塌塌米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46號

營業時間:08:00-18:30,逢週一休息。

 縫紉:車出一個包,收服一位國際名導 

↑李安簽名的包包。

「老闆,為什麼你這裡會有李安簽名的包包?」我終於忍不住問了。自從高中在這裡買過東西後,我這是第一次回到店裡。老闆只是笑笑,隨即低頭繼續踩他的縫紉機。網路上我查到的報導說道,導演是某次回台南路經此處,想買個高中時代的書包回紐約送兒子。我估計應該是當時簽下的名吧。啊!我在這裡買的不也是書包嗎?我這下才意識到……。  

↑這裡的書包都是純手工製作。

高中時代的書包,我跟同學之間都講究硬挺耐用的,不褪色、不染色。特別是不染色這點,因為我們的制服是白衣黑裙,背的綠書包如果會染色,那就是半身的悲劇了。曾森永老闆掛名保證,他所經手的包,無論是書包、托特包,還是訂單排到明年的醫生包,都是師傅們一步一步按照做工車製出來的。  

對於縫線的處理斤斤計較,考慮載重而使用較粗的尼龍線,將背帶與包底直接縫合,加上金屬釦和調整環,方便伸縮長短。甚至連一個線頭也需要修剪,才配縫上寫有店名的 Logo。一個能收服國際名導的包,是身為第三代職人經營這間90年老鋪的堅持。 

永盛帆布行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2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09:30-21:00,週日10:00-18:00。

受疫情影響,如果問我哪些店消失了我會覺得可惜,我想就是以上這幾家充滿手作溫度的職人老舖了吧。從生活風格發展出來的精緻工藝,在長滿老繭的掌中被封存,低調卻止不住的。希望他們能持續下去,在各自的位置上閃閃發光。

 

◎Photo Via : SSSHIN 有型觀點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