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2020這個數字的排列組合,就充滿科技感十足的超脫,若回溫1982年的《銀翼殺手》,背景時空即架構在2019年,人們穿著高墊肩的時髦大衣,人類處在與機器人共存的時空。即將進入5G時代的2020年,2019年充斥對科技的憂愁、焦慮與恐懼,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我們所需嗎?AI人工智慧會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呢?關乎生存危機的最大宗—人類是否將被機器人取代?
↑《銀翼殺手》於1982年上映,片中對未來世界有諸多想像。
相較於其他產業對科技的擁抱,時尚產業可說是相當保守的面對互聯網時代。網紅的百家爭鳴,讓KPI的評估與轉換率,只能參照社群媒體的讚數。Off-White的Vigil Abloh、Ambush的Yoon Ahn這類熟諳社群操作的設計師,對千禧世代的族群有著超群的影響力,品牌也因此獲得成功。Margiela於2009年選擇退出同名品牌,他認為他從不露臉的低調個性,與現今滿載自戀文化的社群媒體格格不入,他無法回應現今時裝界的要求,十年後也證明產業確實需要擅長自我包裝的設計師來帶動銷售。
↑Virgil Bloh及Yoon Ahn都是以自身號召力、影響力帶動品牌成功的最佳例證。
而說到攝影師、彩妝師與自身的造型師職業,AI到底會不會取代我們的工作呢?人工智能在處理數據的速度遠高於人類,可以一次性輸入龐大資料,與精巧操作高重複性的技術工作。Amazon已在研發人工智能攝影師,主要拍攝網頁所用的白背商品照。瀏覽Farfetch、ASOS、MATCHESFASHION等電子商城時,系統分析推薦與喜好相符的類似產品,某種程度替代Personal Shopper的造型工作。
↑知名造型師Elina Halimi有著過人的時尚品味,她身兼造型師、KOL及時尚編輯多職,是各大時裝週常客。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技術,需要人類指定某個目標的優化,無法進行創意類的工作。而複雜、具策略性的角色,例如外交官、CEO等,AI也暫且無法勝任。拍攝最需要的人際溝通、同理心與情緒營造,若人工智能可以處理,那我相信《雲端情人》(Her)即將取代所有枕邊人。因此對於造型師而言,除非工作內容皆為制式的電商,亦或是個人造型相關的產品推銷,否則在五到十年內被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機率不高。畢竟拍攝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熟悉市場趨勢的前瞻性、策略性的人員配置,與企劃提案的美學創意,人工智能暫且難以取代。
↑電影《雲端情人》探討人類和人工智慧談戀愛、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目前市場需求為高端造型師,而非將品牌Total Look給模特兒套上,或是只能執行電商等簡單搭配的基本需求。這類型的工作已慢慢減少,在預算每下愈況的時裝產業中,這樣的角色多半由公司的公關或行銷人員兼任。聘請造型師的工作,多是需要創意企劃的Campaign、大秀與Lookbook等。也因此在創意工作者過飽和的產業內,大造型師的收入非常高,一個案子可能就美金10K~20K,而為數眾多的入門造型師,只能接一個又一個200~500元美金的案子,四處奔波來賺生活費。
↑造型師執行Campaign時的創意企劃能力,是AI無法取代的。圖為Cartin Roitfeld於九零年代與Tom Ford聯手在GUCCI留下的造型佳作。
個人對於未來的高科技時代,其實是相當期待,AI優化自動駕駛、無人機送貨等夢想都將成真,運費降低也減少運送成本,收發包裹也可以由機器人管家處理。樣品商借更數位化,不需全權人工操作,不用再與公關來回十幾封信,才能確認哪幾件衣服可以借。大數據的分析,簡單一鍵就知道哪些設計師很熱門、哪幾件單品某個明星已經穿過,不需人腦每天滑上百次Instagram與網站來記憶這些資訊。可以將專注力放在創意工作上,不再分神於繁雜瑣事,並省去聘請造型助理的經費。聽起來實在很美好,但也將演變為初階造型師與造型助理工作逐步被市場淘汰,造成難以培養高階造型師的產業環境,或許業界將因而喪失Robbie Spencer、Jacob K與Katie Grand等擅於用服裝說故事的造型奇才。
↑Robbie Spencer和Katie Grand都是不可多得的造型奇才,風格鮮明、前衛有趣。
◎Photo Via:INSTAGRAM, 達志影像,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