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Full Look Styling,出自於BOF(Business of Fashion)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在談論目前許多雜誌大片皆因品牌壓力,而原封不動地將整套伸展台Look呈現在雜誌內頁甚至封面上,並質疑做這件事的造型師是Dresser (穿衣助理)而非"造型師"。造型師工作應是重新詮釋每季的最新單品,依照欲拍出的故事傳遞風格,而非只是將伸展台上的造型,一成不變的搬到拍攝現場。
品牌公關表示,Total Look才能完整傳達品牌信息,更能彰顯美學,尤其是在品牌重塑階段,強而有力的Total Look更能擺脫既定印象,建立給消費者完整的品牌形象。當大品牌用他們的權威,要求時尚工作者依照這樣的規則創作,侷限原本充滿創意的造型工作;攝影師也被千交代、萬囑咐,要將這套"硬是"被湊進故事的造型拍出讓人垂涎、產生讓人非擁有不可的購買慾。時尚攝影最初目的在於讓消費者可以連結自身,並想像自己可以如何變化造型。而嚴格要求不能跟其他品牌搭配,甚至必須按照伸展台尚的造型,是否違逆了初衷?在執行上,是否抹殺了創意?
↑Tim Walker於2012年為《Vogue》拍攝的時尚大片
↑Tim Walker為Mulberry拍攝2012年春夏的形象照片
但這讓人想探討的是— "時尚攝影,究竟是藝術還是廣告?"到底是團隊集結彼此美學,腦力激盪出一張又一張讓人充滿靈感的大片,還是只要這張照片可以成功讓消費者非常想擁有,那就是一張了不起的傑作?個人認為今天這話題會造成大家談論的因素在於— 時尚攝影有分Editorial(時尚大片)與Advertorial(廣編),廣編套用Editorial說故事的情境手法帶動轉換率;Editorial則是運用圖像創造最新的時尚見解。Tim Walker用鏡頭打造屬於他的時尚童話幻境,如此戲劇化的視覺饗宴,讓Mulberry從2011年起接連找他合作了好幾季,甚至2012年時出資幫他籌辦攝影大展《The Story Teller》。今天造型師感受創意受限,原因在於Editorial本應創意滿滿,充滿讓人盡情發揮的舞台,如今礙於品牌壓力,而不得不遵守Full Look規定,讓創意工作者的任務了無生趣。
街拍部落客最初之所以大量盛行,在於大眾可以看到高街品牌與精品品牌混搭,啟發自己如何將奢侈品與衣櫃的衣服搭配。然而精品品牌在露出方面非常在意同一個階層的品牌穿搭,如果將Chanel與Zara的鞋子做混搭,或許會接到公關致電告知以後請不要再這樣做,也很有可能被列入不再商借的黑名單。
其實說到底,這個時代不管雜誌編輯多麽用心、攝影師多麽想與眾不同的傳達最新的視野、造型師如何絞盡腦汁的想將單品穿得不一樣,提供給讀者新的風貌,都比不上名人隨意地穿上身,甚至自拍上傳社群網站來的有購買力。在數字說話的當下,時尚大片的地位或許沒有名人重要,在傳統媒體式微的時代,花大錢拍大片似乎成了奢侈的工作。廣告商大大的主宰既往媒體地位,畢竟自媒體當道的現在,再也不是哪家媒體說這個東西會流行就會造成大賣,言語的份量絕對不同故往。
充滿創意的時尚攝影,在時尚工作者間是彼此激發的靈感泉源,超乎想象力的影像更是吸引年輕創作者投入這個產業。「對於時尚來說,夢想與真實是絕對必然。」Tim Walker表示:「已經在伸展台上出現過的東西,沒有必要如實地在雜誌上出現一次,時尚應該是將時裝"造型"成新的故事、新的夢境,而不是讓金錢與權力掌控所有的一切。」 或許那些具有影響力的各大精品們,可以重新思考一下時尚大片的地位,留給創意工作者一點創作空間,才能帶給大眾更嶄新的視野,還原時尚攝影本應具有的風貌。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