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什麼,就說兩句。
第一句是過去的洞察,第二句是未來的認知。
關於菜市場,嚴格來說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當時的人在豐收之後,糧食或者獵物出現剩餘,為了讓子民們的生活物品得到物盡其用,炎帝就劃開一塊空地,讓人們把手中的剩餘物品進行交換,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後來,隨著交易多半發生在井邊,因此也稱作「市井」,由於市場人多混雜,因此被認定為「小人」的出沒場所,也就有所謂「市井小人」之說。當時的政府甚至不允許達官貴人們進入市場,一直到現代,菜市場雖然是高人流量與高黏性的古老業態,但始終不被重視,髒亂惡臭,時尚的年輕人根本不去,而慢慢被超市,或者量販店取代,甚至,上上網、滑滑手機,就買完菜了。
最近幾年,傳統菜市場不一樣了,除了採買,甚至承載起體驗、社交、教育的功能,逐漸升級成一個複合式的生活場所。
國際上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新模式:
第一種是舊市場改造,在原有的環境上,透過設計、燈光、陳列、標識系統等等,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與在地社區產生了一個全新的關係,可以參考這個案例。
第二種則是注重體驗,由成熟的商業運營團隊來完成。例如,MUJI提出結合了「菜場+餐廳+農場」的消費體驗,先開設果蔬賣場MUJI Vegetable,每件商品都會附上生產者的資訊和應季的吃法,之後又開了MUJI marché,裡面有了Café & Meal MUJI,提供現場食品加工區域,顧客也可以現場點餐,也有烹飪教室,甚至可以親自體驗務農生活。
第三種是網際網路,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品類和陳列、分區方式、動線佈局與出入口等等,線下服務喜歡逛菜市場的,線上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充分相信消費者的智能化消費方式,也已經是基本款。
還有一種就是跨界,是的,如今菜市場也跨界!新書發表會在菜市場裡很新鮮吧?當代藝術家將食物、流行文化、裝置藝術串聯起來,沒見過吧?
無論是哪一種,升級版的菜市場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超級高顏值,以及超出預期的體驗感。乾淨整齊甚至香香的不說,抓住顧客眼球的空間設計、陳列擺佈、燈光音響,還有極致精美的產品包裝,流暢的購物流線,方便的線上付費等等。
苦苦熬了五千年之後,菜市場裡不再是什麼「市井小人」,也不光只有傳統的阿姨大嬸,我們發現,去逛菜市場的人,都美美的。
說了半天,要不要去你家附近的菜市場看看……?
【延伸閱讀】設計師說兩句系列: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