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消費者

“台灣各階層的女性對服飾上的選擇更多,卻越趨保守,這保守不只是偏向實用主義,是對華麗感到恐懼”


AKEMI WU

2017-3-13

就算這是浮誇吧-以80年代為師,再現豐盛質感的個人主義

從何時開始當各族群有百花齊放的小口味愛好,我們卻再也說不出當代令人一見難忘的性格?

2017年的春夏季時裝,延續著去年冬季絲絨華麗的風格,持續向80年代借鏡。寬大而具結構線條的長褲,不合身肩線帶有垂墜感的西裝外套,水洗絲的高感度與強烈的色彩大量運用在斜肩與露肩款式上。所有帶著寬圓墊肩的日間上衣吸引著我立即剪了當年最熱的荻野目洋子式短髮。

↑回顧1986年荻野目洋子的經典短髮

美好事物的回歸不是復古,只是對精細的認識需要時間養成。80年代是我們的母親與其同輩姊妹們最美麗的時代。她們享受著教育、時代開放與富裕帶來的成果,她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式家庭,甚至創業,對周遭世界的了解與時髦流行的議題,因為資訊來源的單純而顯得專注。

翻看她們的舊照片,當代流行的元素幾乎都可清楚辨識,寬大的一字領毛衣搭配豹紋踩腳褲,寬鬆而猛烈翻高的長曲髮,還有巨大的寶石耳環;或是一襲寬大墊肩倒三角如claude montana設計的power suit,下身則是方形直身的膝上裙。直條紋的襯衫式上衣,再重複搭上不同顏色的同款襯衫,棉麻質地的傘狀長裙與大串不規則珍珠項鍊。有時我仍然訝異那年代女性對衣著的敏感與當代潮流的擁護。

↑80年代女人經典的大型珠寶

80年代是從裁縫到各設計師建立品牌最明顯的過渡期,早年的時裝是在某一個流行icon出現之後,照著流行畫報去請裁縫量身訂造為多,因此,時尚的重心不會是毫無經濟資源的青年男女,而是掌握經濟動能的三十到四十世代,80年代的女性美從來不會是kawaii(可愛)。即使後來台灣的成衣業興盛,各階層的人們依然能不為品牌所囿,僅從市場中大量攫取能獲得的流行元素,來翻製潮流。歐美經常以女性主義、雅痞、誇張的龐克主義來描述80年代,但在台灣所反映出來的,還有令人激賞的享樂主義與活潑騷動的個人主義,與接下來在政治、本土化、電影等議題上的自由主義如出一轍。

從何時開始當各族群有百花齊放的小口味愛好,我們卻再也說不出當代令人一見難忘的性格?反觀過去的這十多年,台灣各階層的女性對服飾上的選擇更多,卻越趨保守,這保守不只是偏向實用主義,是對華麗感到恐懼,更是對品牌、價值判斷上的單一化。當著裝脫離了自身對美的詮釋,只剩下群體的認同,這世界是多麼的粗糙。台灣也處在一個對裸露和青春著墨過深的年代,讓女人對成熟美失去信心和指標,彷彿度完了青春年華就剩潦潦草草。

↑黛咪摩兒充滿女性成熟、力量與美麗的經典封面

一個豐盛有底蘊的社會,應該要充滿更多懂得欣賞精細與成熟的人,對風格更慎而重之,要懂得在不同場合作不同衣著的打扮,仔細去配襯繁瑣的細節而不感到累贅,要在去旅行時,留餘裕多帶上一雙高跟鞋、一頂帽子,要為高貴和glamour爭取到去參加婚宴以外的登場機會。

這才是台灣應該期待的,80年代的回歸。

 

◎Photo Via: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