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ronesque Vintage位於紐約,時裝人Gill Linton所創立的前衛古董時裝店,以另類視覺傳達時裝中所蘊含的叛逆精神。
如果曾經收看過「開運鑑定團」,這個讓委託鑑定者心情如雲霄飛車起伏的日本綜藝節目,大抵也會明白有價值的古董與陳年舊物的區別,「那個珍藏的花瓶真是如祖先所言是受誰餽贈,最後被鑑定為只是當年民間的一般的日用品⋯」,最終的差別在於是否出自名家製作,在技藝與工法上有卓絕的展現;同樣可以解釋於服裝上。在巴黎,古董時裝店與二手衣物店的區隔最爲明顯,將服裝視為文化財產的定義之下,定價與二手衣自然呈倍數之落差。當然,踏進店家的心情也不盡相同,在這裡分享自己在巴黎尋覓古董時裝的幾種場景,在二手服裝店是較為少見的:
↑2012年於巴黎東京宮Chloe Attitude Exhibition設計典藏展,展出自1952年創立以來的作品,以服裝那個未能參與美好年代。
場景一:巴黎頗具盛名的古董時裝店
推門進店後,與店主問好打聲招呼是必要,才不會落得將彼此互視為空氣的窘境。
通常店主會先觀察客人的穿著是否為同道中人,再決定用何種語法招待,這時讚美服裝或店家的品味超群是開啟談話的好方法,即使翻開標價讓心頭一驚,仍要保持鎮定,當做一次學習與欣賞逸品的好機會,若是相談甚歡,主人還會與你分享還未上架的收藏呢!
常見的品牌有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Christian Dior、Claude Montana、Thierry Mugler、Chanel、Hermes、Jean Paul GAULTIER;段數更高的可以看到博物館等級珍品—60年代Paco Rabanne的金屬片洋裝、Pierre Cardin space age dress、Courreges等鎮店之寶;若想大開眼界,可以移駕至位於一區的"Didier Ludot",絕對讓古董時裝迷心跳加速的寶庫,在店內的下一秒不曉得會親眼看到哪件夢幻逸品,相對地,價格亦十分夢幻。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七月與今年十月,Didier Ludot先生委託蘇富比公司進行高級訂製服及古董時裝拍賣會,前後加總共310套服飾的拍賣總額將近台幣6000萬元,古董時裝有何魅力讓人願意一擲千金收藏,或許讀者們可以前往蘇富比官網一探究竟,相信答案會不言而喻。
↑踏進位於巴黎一區的古董時裝店Didier Ludot ,彷彿有時空交錯之感,也令人不禁爲現今服裝同質性過高與創意欠奉的現象感到疲乏。
↑今年十月位於巴黎蘇富比(Sotheby's Paris)舉行高級訂製服拍賣會之夜,2015年Sotheby's Paris與英國古董衣拍賣公司Kerry Taylor Auctions合作,爲Didier Loudot先生的171件收藏舉辦拍賣,從1924年到2006年的服飾,無不令古董衣收藏家們的心搏加速並渴望擁有。
場景二:巴黎北邊聖圖安古董市場
在這裡尋寶空手而回的機率頗低,古董服飾店的主人大多十分隨性,買得越多議價空間也越大,擺設零亂的店家越是不可錯過。早期的二手衣與品牌古董衣在擁擠的衣桿上交錯擺放,十分考驗尋寶者的識貨能力,曾經使力將一件80年代Azzedine Alaïa外套從眾多衣物中抓出來,主人還會笑著說:「妳眼力不錯喔!」想進行議價時身段要軟,心要堅定;曾經在五度的氣溫,用幾片巧克力軟化店主的心—「笑容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議價時切莫因爲一時的僵持而垮下一張臉。最讓店家無語的,曾有亞洲人過份殺價未果,就開始嫌棄服裝的種種,聽得我的臉一陣青一陣白,畢竟這種套路在台灣也時有耳聞…。
↑巴黎聖圖安古董市場 (Marché aux Puces de Saint-Ouen)古董時裝店一隅,若是一目暸然便少了尋寶的樂趣,翻翻找找與店主交換收藏心得,為旅程增添格外有趣的經歷。
場景三:巴黎南邊Vanves 假日古董市場
「週六的早晨我不在家,就是在前往Vanves的路上。」清晨六點半的列車裡,人們打扮整齊又光鮮,與一群日本遊客有志一同前往14區的跳蚤市場尋寶是正經事,古董傢俱、服飾、文物一攤接著一攤,前一晚沒睡好也許會有與寶物擦身而過的遺憾。曾經有個特別的經驗,知名時裝評論家與服裝收藏家Hamish Bowles先生,就站在我旁邊尋找心頭好,據The Business of Fashion專訪報導,年初他正在英國杜克公爵的查茲沃思莊園(Chatsworth House)籌備古董服裝展,個人就擁有5000件服裝收藏的他,在今年也計劃為藏品首次舉辦展覽,在Vanves不時可以遇到驚喜,大概是我們每一攤都不想錯過的原因。逛著逛著,看到某攤位主人趁中午收攤前熱情叫賣著,我在成堆的衣服中找到一件拼接設計的Yves Saint Laurent皮衣,標價上寫著50歐元,這不可思議的價格讓人向老闆確認是否少寫了百位數,「沒錯!就是這價格,再多挑一件再少妳10歐元!」無怪乎在收攤前的成交率也特別高,以低於行情的價格買到好物,是收藏者們微小而又確定的幸福啊!
↑巴黎南邊的Vanves跳蚤市場什麼品項都有販售,是挖寶好所在。
換到地球的另一端,古董衣在日本以「古着」為通稱,時髦一點的用外來語"ヴィンテージ"、"アンティーク"稱之。以東京為例,規模與風格各異的古著店百花齊放,有專門以名牌為號召的,或是店主本人的品味受到眾人推崇,以街頭次文化或音樂延展而生的。不同族群在東京皆能找到風格定位相當鮮明的古董服飾;預算有限就到下北沢、成熟優雅的代官山、時裝與街頭文化融合在原宿、澀谷、硬芯龐克就直行高円寺吧!銀座則是古董或二手名牌包的主場,如日劇東京女子圖鑑中的情境般,如果不是Hermès的古董大衣,就不要揭示身上的名牌是從二手店買進的,食指比在紅唇上的女子,告訴你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代官山知名古着店家「BRAND JAPON」
同樣是經年累月通過時間的考驗, 為何服飾會被區分為古董衣與二手衣呢?
一般定義20年以上的服飾才能被稱做古董,比如說在90年代買入一件Helmut Lang丹寧褲、Yohji Yamamoto套裝,到現在就成為真正的古董,其珍貴與經過時間洗禮的美感,是市面上臨摹外型的仿古風格或魚目混珠假古董所無法企及的。有行有市的古董衣成為世界各地藏家蒐羅的重點,百年以上的服裝,聚焦於精緻做工與歷史脈絡;到了近代某個才華出眾或被喻為明日之星的設計師,首次發表的作品亦會被藏家列入願望清單內。兩年前90年代風尚大受追捧,當年各自各精彩的獨立設計師創作,如:Martin Margiela、Helmut Lang、Raf Simons、Yohji Yamamoto與Comme des Garçons等等。當年的設計即使現在穿上身,也毫無過時之感,甚至還發現它們已成爲當代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事實上已多不勝數。
↑珍稀的古董衣不只能滿足收藏者之想望,平價又沒有撞衫危機的早期成衣同樣比現今的服飾更有意思,即使預算有限,也能創造獨一無二的穿著,懷舊風格在世界上的精神指標就是"Mix & Match"。
近代人們對服裝喜新厭舊已成常態,將新舊程度不同的私服在各大拍賣網站與二手衣商店出售,「汰舊換新」看似靈活聰明;但是,「新的,真的比較好嗎?」
當喜新又戀舊的人們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標準答案了。無論是添購新衣或是與古董、二手衣結下緣份,不要輕易說出「穿一穿就丟吧!再買就好!」這類看似瀟灑,實則浪費的話語。
「愛你所選」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小至人生觀大至地球生態,都能被這份溫柔的心意守護,不是一件相當美妙的事嗎?
延伸閱讀:Gill Linton:The Future Of Vintage Fashion
◎Photo Via:Miss J,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