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人們對於時尚的認識,多半停留在「時尚設計師」,「時尚界」在人們心中,似乎只跟「做衣服」劃上等號。
2006年,一部撼動所有對時尚懷抱熱情之人的電影問世了!先不說《穿著Prada的惡魔》一上映便拿下全球各地票房佳績、奪取各界獎項,它的出現,讓所有放眼時尚界的人們發現了一塊新大陸,那就是—「時尚編輯」。
提到電影裡的靈魂人物「米蘭達」,相信每一個人腦海中都立刻浮現出她說著:「That’s all」的高冷模樣吧?冷冽的語氣、跋扈的要求、追求完美的性格、吹毛求疵的工作態度,每天穿紅戴綠搭著名車上班、舉辦各種大型晚會、把時裝週秀場當成自家廚房進出......身為時尚總編輯的「米蘭達」,頓時成為所有時尚迷弟迷妹心目中唯一的Seafood。十年後的今天,仍有許多人擠破頭,就為了獲得「時尚編輯」這個職銜。
為什麼會特別提到這部電影呢?Wazaiii編輯部在前去訪問本篇主人翁前,不斷得在網路上先搜索她的各項經歷與資料,殊不知,三分之二的資料中,都提到她是台灣版「穿著Prada的惡魔」的化身!Wazaiii編輯部頓時全體肅然起敬,仔細研究這位從報紙記者、電視製作人、節目部經理、國際中文版總編輯,還一路做到週刊執行副社長的奇女子—許心怡。
「不認識許心怡,不要說你在台灣時尚圈混!」是Wazaiii編輯部出發前被告誡的一句話,因此我們頭皮繃得更緊了!隨著離專訪時間地點越來越近,編輯們越來越坐立難安,等等是否一進門就有衣服包包鞋子接踵飛來?或是還沒開口就先被反問:「你覺得這題為什麼麼要出現在訪綱裡?」還是我們要先準備滾燙的脫脂無糖雙份濃縮拿鐵?我們今天穿得夠不夠時髦?按下電鈴的那一刻Wazaiii編輯們已經汗流浹背,想著一切不如就交給天吧!
門一開,只見一位小不點大姐姐熱情的說:「來了呀!」一邊招呼我們坐下,問我們要喝什麼茶,一邊跟工作室裡許許多多的訪客們寒暄。有人鑑賞著茶葉,有人分送著蛋糕,有人去看看鍋裡中午煮了些什麼,也有人靜靜的坐在長桌一角工作。在貼有紅色「愛飯團」Logo的開放式廚房旁,喝著香噴噴的日月潭紅茶,Wazaiii編輯們瞬間卸下心防,享受著空氣中混雜著各種討論美食主題的對話,方才的小不點—許心怡在我們面前坐下,帶著燦爛笑容說:「來,我們開始吧!」
等等,她完全不像網路上所說「穿著Prada的惡魔」啊!說實話,我們眼前這位離開深耕多年的媒體圈,投入網路美食網頁經營的許心怡,她所流露出的氣息反而更像電影裡的另一位女主角—「安潔莉雅」。
電影中,米蘭達有一句經典名言:「不要傻了,人人都想變成我們。」曾經身為「米蘭達」,擁有人人稱羨職銜的許心怡,如今反而更像毅然決然離開且投入自己熱愛事業的「安潔莉雅」。退下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總編輯的她,每天穿梭在各種美食與挖掘更多美食之間,透過社群媒體的盛行,分享給更多熱愛美食的饕客,甚至定期舉辦「飯團」揪團,帶著熱愛美食的人們品嚐私廚料理或是平時菜單上沒有的大廚私房菜。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從沒有任何時尚背景的新聞媒體,大膽接下時尚總編的職位?真正的時尚媒體在做什麼?在她心中一位稱職的媒體人該具備什麼?什麼原因讓她棄紙從網?又為什麼會從時尚總編改行當職業美食家?
Wazaiii知道你們現在心中一定也有許多問號,以及想知道這位同時擁有「米蘭達」以及「小安」兩者特質的許心怡,到底有什麼故事想跟我們分享吧?話不多說,立刻進入本週的「Wazaiii專訪」!
「一般的時尚雜誌總編輯可能是從服裝編輯開始入行,但您入行的工作是新聞記者,您覺得對您來說,身為一個時尚總編輯,跟其他同行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是不是會覺得很不公平?哈哈哈!其實作為第一個新聞媒體轉戰時尚媒體的總編輯,我看事情的切入點跟其他總編完全不同,做新聞多年的我,做時尚總編輯是從做讀者開始的,先從讀者的角度看讀者喜歡讀什麼東西、喜歡看什麼東西。我還記得第一次跟Elle雜誌的國外老闆聊這本雜誌時,我是一頁一頁翻給他們看,比方說這個談「性」的單元(Wazaiii編輯:哇塞!專訪一開頭就這麼猛!),它明明是一個Local的專題,卻配上一張外國人面孔的照片,會讓讀者很有距離感。談性愛、理財這些題材,如果隔了一層文化就會差很多,不是嗎?國外高層看這樣一本「時尚雜誌」,因為他看不懂中文,所以覺得整本雜誌翻過去好看就好,但我覺得雜誌是拿來「讀」的,我希望做一本好看的、有共鳴感的雜誌,而不只是一本翻起來很漂亮的雜誌。光是這一點,我覺得我就跟他們所有做時尚編輯的切點不一樣。』
「許多年輕人想進入時尚產業工作,但他們跟您一樣非本科系出身,請問您覺得非本科系進入時尚產業工作有什麼優勢與劣勢?該如何調整?」
『其實每換一個工作都是一個學習的高峰期。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High的事情,就像你可能進入一個新的學校、新的職場,都是學習與認識新事物的高峰期。我有一個很好笑的理論,我如果要做一個新工作,假設老闆都不怕給我做會砸,我幹嘛要怕?雖然聽起來很囂張,但也很實際啊!
我覺得就是認真去學,那些時尚語言反而是最表層的東西。我真的認識很多做時尚最後很厲害的人,其實都不一定是學本科系的,他可能反而是學文學的、學哲學的、學設計的、學藝術的,因為那個底層的東西才是到最後的勝負關鍵。上面那一層,都是可以學習來的。但是到上面那一層,全部都看完之後,你還有沒有更深的東西可以告訴人家,才能走得長遠。』
「您覺得身為一位媒體人,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是什麼?」
『我覺得媒體人最重要的,是具備不怕更新,且是能夠「消化」資訊的能力。我覺得任何的資訊進來,你要怎麼消化解讀它,然後把它變成有趣的,別人可以「讀得懂」或是感興趣的事情,是最關鍵的。其實在做Elle之前,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Project,那個Project到現在還有人蒐集整套的雜誌,叫《十八》。那是一個Vogue的別冊,應該是在1999、2000那段時間吧!Vogue一直都是走比較高端的,可是高端在台灣那個年代,其實在台灣市場上,比如說超商通路等等的,還是有點辛苦。我們想做一個是可以讓年輕人去接受Vogue的東西,於是這本別冊就誕生了。我記得那是一個比較小的開本,比A4還小,那時候我找了一群廣告公司的人、做唱片的人跟著我們一起做六十四頁小別冊,內容很年輕、很Funky,我們做得非常的瘋。裡頭有一個單元叫做「代客......」,介紹最新的音樂、新書或是電影之類的。其實每一本雜誌都有這樣的專題,但我們想做的是有觀點的「代客讀書」、「代客看電影」。你如果這一個月看電影,只看兩部,我幫你預選好。這其實是一個做媒體人最需要的,你要知道受眾的需要、夢想,幫他去Select他需要的資訊、應該知道的資訊,或是即使他知道他不感興趣,但是對他真的有用的資訊。這其實是三個層級,第一個就是他喜歡的;第二個是他需要的,他不一定喜歡但他需要;第三個就是你覺得你可以帶領他到一個更好的地方的。我覺得做媒體人最需要的是這種預讀的能力。』
「心怡姐,您覺得『觀點』該怎麼產生呢?」
『觀點喔!那是非常需要培養的。我覺得觀點這件事情,在一個媒體裡面,編輯可能不敢直接發聲自己喜歡什麼,總是透過「大家要喜歡」、「市場趨勢」,或「你們喜不喜歡呢?」來開頭。老實說有點裝可愛,或者討拍拍的感覺。我就會跟他們講,你呢?你喜歡什麼?你都不喜歡了,你怎麼覺得讀者會喜歡?其實開始講自己的觀點是需要鼓勵的,尤其這些觀點不管是主流或是非主流,都要有能夠判斷自己是主流或非主流的能力。有的編輯他明明是很主流的人,他覺得自己不主流他不敢寫;有的人他明明非主流,卻覺得自己主流,那就會寫得很偏頗。你知道這兩種剛好是相反的,可是都需要某種程度的鼓勵,他才有辦法慢慢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
其實時尚雜誌比報紙更適合有個人觀點,因為沒有真正的事實存在,沒有像今天他殺了他,或是他自殺這樣事實的存在。所以解讀你的美感,這個事情是非常非常有個人觀點的。你「喜歡、不喜歡」,你覺得他「有沒有」跟上這個Trend,或是你覺得即使他今天「不是」這個Trend,他是「帶領」未來的Trend?這事情除了你的判斷誰能說?沒有人能說。而這就是個人觀點。
不過近年來傳統媒體幾乎沒在做這件事情,反倒是網路媒體越來越多觀點分享,所以傳統媒體都在走下坡啦!這不是很清楚嘛!不然我幹嘛轉戰網路呢?』
「紙本媒體式微,您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紙本前進網路,有一種黑白照片變彩色照片的感覺。這樣講好了,我覺得未來紙本雜誌還是會存在的,可是那應該是一個更接近藝術的東西,它會變成一種呈現的方式,而不是一種資訊傳遞的媒介。資訊傳達的事情網路來就行啦!如果只是要講今年十大趨勢,台北最好吃的十家餐廳,這種東西網路絕對可以講得更好,但如果今天要拍台北最美的十個角落,可能紙本的呈現會更好,它一定會走向一個Art Form的呈現。就像黑白照片,你現在看黑白照片,它的藝術呈現比寫真、擬真這些事情更重要。我覺得在未來,如果紙本還在做資訊,那真的很可憐。但是如果紙本有個藝術的特性,我覺得是可以堅持下去的,就像現在還有人寫書法,書法是什麼啊?就是藝術呀!你要很清楚這個媒介未來的角色,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怎麼做,以及做什麼。』
↑雖然這張照片看起來有180公分,但現實生活中的許心怡其實不到150公分!個頭這麼小一個氣勢還能這麼強的,全世界是不是只有她一個啊?
「可是您都沒想過成為另外一個觀點獨特的時尚網路紅人嗎?」
『我有一點超齡了啦!哈哈哈!而且我從來不是美的那一型,其實在Elle的時候,與其說我是位總編輯,我更像一個Brand Manager,我知道這個Brand的性格,我要把它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它要「個性化」到哪個程度,但是不要讓人家覺得不舒服。這東西我做得到,因為我知道裡面的細節,我知道怎麼去調侃一個柏金包,但這些事情跟我要不要成為一位網紅,不見得劃上一個等號。我擅長的是帶領創意人,我會讓他知道,他敢不敢飛,敢飛我就拉他一把,就是那種推一把的感覺,那個事情是我覺得我擅長做的。』
「網路上許多關於您的報導,都稱您作『台版穿著Prada的惡魔』,真的是這樣嗎?時尚雜誌編輯部真的跟電影裡頭一樣嗎?」
『其實是當時剛好上了那部電影啦!真的不是因為我的長相或個性!如果是美國版的編輯部,真的就跟電影裡的差不多,在美國做編輯大概年薪有三十萬美金。但你也知道,風土民情不同,同一個職業在不同國家薪水一定不一樣啊!台灣的雜誌編輯部當然不會像電影裡那樣Fancy。當然有時品牌帶我們出國參加活動,體驗電影裡那樣光鮮的場合,但實際上我們的媒體生態跟美國還是相對有差。其實Sample Room也是有的啦!但就算有的話我也穿不下,因為你知道一條褲子對我的身高來說,都可以剪成兩條了,就不要鬧了啦!哈哈!』
↑不斷挖掘更多美食分享給愛飯團粉絲是許心怡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身在這樣人人稱羨的工作環境,您怎麼會想要離開去做一件不相關的事情呢?」
『簡單來講,重複的事情一直做,我覺得沒有那麼有挑戰性了啦!剛進去的時候,我對要怎麼改變一本時尚雜誌有很多想法,但其實我動作很快,比如說我頭兩個月便拿了SOPA的最佳封面(「卓越新聞獎」由亞洲出版協會SOPA舉辦),且好像在04年還05年時,Elle雜誌每年的廣告量是全國第一名,那時候還超過商周,Vogue更是追在後面跑。我覺得該打的仗、該登的山都爬了,後面要做的話就有一點點......。開玩笑說,就是自己太兇猛,要一直超越自己還有點難!
到一個新戰場,你想要做的事情全部施展開來,可能三年做到、五年做到,做到了以後,就會想找新的戰場,離開媒體圈,對我來說是這樣。』
「可是您為什麼會選擇『吃』這條跑道呢?」
『其實當我嗅到該轉戰網路市場時,我就想從一個我比較熟的事情下手,那就是吃,而且吃是一個在網路上容易紅的話題。「吃」這種比較普及化的東西,是最容易造成共鳴的。你要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有穿著Prada皮草的經驗,很難,但是吃過一個肉桂捲這個事情很容易分享。』
↑對於吃跟做,許心怡都很有一套。
「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做菜的?」
『大概六、七歲的時候我就在廚房裡玩了!但真的開始執鏟下廚,是17歲我爸爸手中風那年,看菜吃菜經驗多的我很快就上手了,大概18歲時我就可以請客兩桌!不過對我來說那就像玩遊戲,我記得那時看電視廣告時無聊,就把茶几下的傅培梅食譜拿出來翻,邊翻邊想,下次要做些什麼有趣的菜。剛開始做菜時其實還蠻恐怖的,我做過幾個很離譜的菜(像是青椒炒蛋),但我爸爸都會說這很好吃,問我怎麼想到的,他會用各種方法來鼓勵我。』
「所以其實您的父親也是一位擅長提攜創意人的角色!」
『我父親對我完全偏心,哈哈哈!「妳就是宇宙無敵美少女」那種偏心。小時候我從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因為我是這樣子被教養大的,但大一點後跟其他女生比較,她們反而被教導坐姿不能腿開開、不能比男生能幹,我就覺得見鬼了,哪有這種!我從小就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這件事情我不會做,一定是我還沒學,要是學了我一定會。那是一種很內在、很自然的自信跟強度吧!我父親的教導方式,讓我覺得自己跟所有女生都不一樣。』
↑許心怡與將她視為宇宙無敵美少女的父親。
「對又會做又會吃的您來說,『吃』這件事情對您有什麼啟發嗎?」
『「吃」反而是後面學更多欸,尤其是做了愛飯團之後我覺得學更多。以前吃就是吃,做了愛飯團之後,我才發現不論是吃中菜、日菜、法菜......在食物的細節裡,還有太多像藝術品層次的「作品」是需要去學習跟體會的。像是日本料理,我是做了愛飯團之後才真正去學什麼是「壽司」,怎麼樣是「江戶前壽司」。所以是不是相當有意思?剛換一個行業、一個職業,都是學習的高峰期,這時要充分把握所有的好奇心、不足,甚至是羞恥心,這些都是幫助你學習,給你推一把的力量。』
↑許心怡以前當Elle總編輯時,每天面對的是各種華服,現在作為愛飯團團長,則改為面對各式醬料與鍋碗瓢盆,這樣的轉變是不是很有趣呢?
「從單純的愛吃跟想分享好吃的給更多人,到讓『吃』成為你的職業,您覺得當興趣變成工作時,『興趣』的迷人還存在嗎? 」
『當然有時候會有美感疲勞,這是勉強不來的。像我如果一直試吃到沒有知覺,或是資訊有如排山倒海而來,我會回到家裡,好好的吃一個麵包配橄欖油,吃很好但很簡單的東西。就像你可能做完運動需要做一些伸展,你需要紓緩,但舒緩不是你要禁絕它。真的吃完那些東西回家,你會想吃雞湯麵條,你會想吃肉鬆土司,就是你最喜歡的最簡單的東西,然後下一個感覺就會回來,讓我繼續去Explore。』
↑與日本米其林主廚岸本直人主廚群合影。
「而今您更將分享的觸角伸至深山中的學校,請問您為什麼要帶著美食進入深山?您覺得美食能夠帶給山裡的孩子什麼改變嗎?」
『當你跟人家分享一件事,你發現別人的反應是欣喜又滿足時,某種程度,會讓你回到初心。你會想到「我當初也是這樣才喜歡這些東西」,有的時候這一點點很簡單的分享,反而能從人家的反應中你看見自己。
我小的時候家裡環境不是很好,雖然我爸爸讓我們吃得很好,但那就是爸爸做的菜,很樸實。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吃到西餐牛排的衝擊與感動,我甚至可以告訴你那天西餐的位置,鋼琴在哪個角落,吃到那一塊東西的時候,我心裡也覺得:「哇!我是不是以後認真努力工作,長大後就可以吃這樣的東西?」那感覺是你看到另一個世界的可能性。跟一個小孩說,你很努力的話,長大後就能怎樣怎樣,對我來說,都沒有直接讓他們體驗吃一頓好料理來的直接,所以我其實只是想把這個感動帶給他們而已。』
「『山裡的法國』大概是怎麼樣的一個活動?」
『我們帶著藍帶主廚陳嵐舒跟她的團隊,還有另外一個麵包師傅團隊,以及公關團隊到屏東山裡的小學讓他們體驗法式料理,現場有八十幾個小孩,我們帶著他們體驗手作麵包的課程,幫大家佈置法國餐廳裡才會出現的長桌午宴,以及為他們準備最道地且最費工的法國料理。儘管已經舉辦第二年了,每一位與會的義工還是非常感動,每當我自己吃到一個厲害的食物,我總笑說我一定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這輩子才有這福氣。當自己有這樣的福氣時,就會盡力分享給更多人、更多小孩。聽到山中小孩對著你說:「我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麵包欸!」你就會想說,啊!原來你學做麵包這麼多年,就是為了那樣的一句話,那個真實感其實不只是吃著美食的小孩感受到了,我們也深深被療癒了。』
↑許心怡熱情的與我們分享著帶去山中的法式料理圖,講得一口好菜,連Wazaiii編輯都流口水了!
「網路電商提倡削價經營,愛飯團反其道而行,商品或美食行程皆走精緻與私密路線,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是否倍受挑戰?」
『會啊!很有挑戰性,因此我們的社群會比別人更重要。別人可能一百萬粉絲中只有一萬有購買力,可是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多的粉絲,忠誠跟分享就很重要。所以我們其實不是全電商,而是有更多線下的活動。但也有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年我們去吃龍吟的週年餐會,一場一個人兩萬五千塊的一個餐會,但席間的話題竟然在聊愛飯團最近推出的肉圓好好吃喔!哈哈哈!擁有自己的社群就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
↑親自到日本走訪米其林三星級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並與「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留下合影。
「您覺得時尚與美食有什麼關聯?」
『美食與時尚對我來講其實非常接近,他們都是對生活有更美好的想像。在時尚圈的時候,我希望我有能力穿得更漂亮,表達自己的Style;美食也是,吃飽不難,但你怎麼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對環境更友善,都是一門學問。這種生活的提升,跟時尚完全是一樣的。』
「您的經歷,彷彿像部電影般精彩,您從記者、製作人、經理、統籌、總編輯、到副社長,對許多人來說,這就是最理想的人生軌道。但您毅然決然地離開媒體業,投身至一個新的產業,您對於自己的『脫軌』,有過後悔的時候嗎?」
『我其實一直在脫軌欸,在電視台的時候我就跑過兩岸或總統府,我還記得我要離開電視台去做娛樂新聞的時候,我的主管就跟我說:「你知道你去了就回不來了嗎?」我想說我才不要回來,無聊死了,所以我對於自己要什麼,其實蠻有自信的。我也沒有後悔過,做過的事情就做過了啊!沒做過的事情不去做,才會後悔吧!』
「對您來說時尚是什麼?」
『我覺得時尚是一種不斷的更新,是一種對自己有更多想像的事。看著每一件設計,你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想像,你在裡面會是怎麼樣,你穿上它會是怎麼樣。所以對自己更美好的想像,才是真正的時尚。我還記得有一年我製作了一個企劃,標題是「時尚讓妳更性感」,性感這件事情是對自己有更多想像的,你會想像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其實最性感的器官是大腦,它可以讓你想像各種角色、各種情境。如果沒有這個想像力,你就沒有辦法性感,因為性感絕對不是一個按鈕。時尚是你可以一直更新、一直想像自己可能比自己年輕兩歲的樣子,可以讓你想像即使胸部不大,你穿那一件馬甲會完全不一樣......。那種想像力,我覺得其實才是時尚最關鍵的一個點。』
後記:
在聊天的過程中,許心怡提到自己是一位太陽天蠍,月亮獅子,上昇雙魚的女子。年輕時的她工作起來很兇狠,目的性很強,知道自己要走到哪裡,何時要走到,但現在的她儼然成為史上最溫和的老闆,帶著雙魚座浪漫的性格,在美與美食中探索著,更分享給住在深山裡的孩子們,盼能將「一盤一世界」帶給他們,讓少與外界交流的深山小孩,能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嚮往,進而走出自己的路。
Wazaiii編輯從來沒有訪問過反差這麼大的對象,也從沒有過這樣洗三溫暖的雲霄飛車採訪經驗。我們喝著第二杯黑糖紅棗茶(日月潭紅茶已喝完),聊著她的過去與現在,儘管身處浪漫雙魚所開創的事業,卻依舊擁有犀利天蠍的工作態度,Wazaiii編輯終於了解,她不是所謂的「米蘭達」或「安潔莉雅」,眼前的許心怡,一個人就演完了整部暢銷電影。
關於許心怡
許心怡 愛飯團執行長
曾任職電視台、報紙、月刊、週刊,現為「愛飯團」美食網站的執行長,同時也在NEWS98電台擔任「愛吃愛生活」廣播主持人。
她一直被視為摩登時代女性的代表人物,涉獵的領域相當廣泛,包含時尚、美食、音樂與文學。努力工作也積極享樂,以一種優雅的領導姿態,展現新職場女性魅力。隨性延伸各種的美麗學問,分享美好的生活態度與實踐風格人生的各種方法。
Editor / 責任編輯:李瑜
◎Photo Via:Wazaiii, 許心怡, True Blu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