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即便村上隆被認定是Fine Art藝術家,但重複性的、符碼化的小花圖樣,不也能嗅出幾分來自塗鴉藝術的氛圍?”


Fenglin

2019-6-12

未完結,嘻哈塗鴉與時尚之權力遊戲

上個月去了一趟香港,這個陰暗濕滑、街道帶點骯髒低限的城市,不留給人們一點喘息的空間。抬頭看的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方形格子,灰色牆面倒映出的天空也灰濛濛的,「Asia cyberpunk city」,我會這樣形容香港,它總有那股令人煩悶卻不得不懾服的迷人氣勢。用力鑽進這個由鋼筋構築的城市,會發現許多細小亮點,像香港的塗鴉就是我認為密度滿高、質量也好的類型,且適逢村上隆大型個展期間,這座城市似乎有話想說,似乎想透過那些潮濕暗巷裡的圖案,奮力且不斷的與消費主義抗衡。

 
 
 
 
 
 
 
 
 
 
 
 
 
 
 

Hong Kong(@hongkong.insta)分享的貼文 張貼


塗鴉跟嘻哈在基本意義上大同小異,但塗鴉的門檻可能更低一些。要Hip Hop,你可能要有點態度、帶點個性和一點點快嘴能力與節奏感。但塗鴉不用,你需要的只有一支筆、一張紙,恣意揮灑之後就會發現:「哇賽!原來我也會塗鴉?」不用驚訝,一切就是這麼簡單。人人都有繪圖的能力,但為什麼有些人的塗鴉能稱為藝術,有些人只能成為垃圾桶裡的一團哀傷?重點在於,我們透過塗鴉說了些什麼?

↑「 Google 藝術保存計畫」透過Google Map的鏡頭,收藏了超過5000 個不同地方的街頭塗鴉藝術作品。

基本上,1960年代的紐約可以算是塗鴉(噴漆藝術)的起點,作為嘻哈四大元素(DJ、街舞、說唱、塗鴉)之一,這些塗鴉會被街頭人士以噴漆揮灑在各種能被看見的地方,最初可能是作為地盤的標記,或是一種集體宣洩的自嗨。

 
 
 
 
 
 
 
 
 
 
 
 
 
 
 

@youcanpressunfollow 分享的貼文 張貼


↑街頭普普塗鴉大師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創作,遍佈1980年代紐約的地鐵及街頭。

 
 
 
 
 
 
 
 
 
 
 
 
 
 
 

Leoflavio(@leoflavio22)分享的貼文 張貼


↑活躍於80年代的Keith Haring,作品以童稚的人偶線條聞名,並時常藉由塗鴉表達對社會議題的反思,至今仍深深影響當代藝術。

1980年代藝術市場興起,嘻哈文化在這時獲得大眾關注,Keith Haring、Banksy等塗鴉人開始被視為藝術家,因而進入主流藝術的殿堂。進入市場意味著一部分的藝術犧牲與妥協,不知道各位怎麼看待?我自己是很欣賞Banksy帶有政治反抗張力的觀點,這讓他做出許多帶有深刻省思的塗鴉創作。

 
 
 
 
 
 
 
 
 
 
 
 
 
 
 

Banksy(@banksy)分享的貼文 張貼


↑「俠盜藝術家」Banksy的經典代表作《氣球女孩》,在2018年倫敦蘇富比拍賣場上,於成交的瞬間「自行銷毀」,表達對街頭塗鴉藝術拍賣的嘲諷。

至於反抗資本社會?那就不能不提另一位塗鴉創作者Kidult。Kidult雇用攝影師記錄下他破壞資本主義體制產物門面的過程,然後印製成T-Shirt及其他商品,用來公開販售,除了表達其反商業、反名牌的理念,更有「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的反諷,這不才是街頭塗鴉的精髓?

 
 
 
 
 
 
 
 
 
 
 
 
 
 
 

KIDULT(@kidultone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法國街頭藝術家Kidult的身分比Banksy更神秘,他仇視資本主義,並以大量轉印精品的方式,來諷刺過去由窮人所創造的街頭文化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精神。

另一方面,有反資本派系的塗鴉藝術家,自然就有在大環境下如魚得水的另一方。除了近期造成搶購熱潮的始作俑者KAWS,當然也有正在個展中的村上隆,就作品風格來說,即便村上隆被認定是Fine Art藝術家,但重複性的、符碼化的小花圖樣,不也能嗅出幾分來自塗鴉藝術的氛圍?

 
 
 
 
 
 
 
 
 
 
 
 
 
 
 

madsaki(@madsaki)分享的貼文 張貼


↑五彩繽紛的「村上隆花」是村上隆的標誌性作品。

↑Bella Hadid手提村上隆為Louis Vuitton設計的「櫻桃包」。

且洞悉市場玩法的村上隆,從Instagram上挖掘、提攜了日本藝術家MADSAKI(CLOT標誌性荊棘圖案設計者,但可能不是原創,畢竟宮下貴裕早在「九號」時期就使用過,但那是另一件事了,這裡點到為止),不僅MADSAKI為CLOT設計的荊棘迷彩成為街頭爆款,村上隆自己也相繼與Louis Vuitton、Porter合作設計包袋,一舉把自己推往時尚圈頂層的地位。

 
 
 
 
 
 
 
 
 
 
 
 
 
 
 

CLOT(@clot)分享的貼文 張貼


↑陳冠希的潮流品牌CLOT,標誌性的荊棘圖案由日本藝術家MADSAKI所設計。

提到Louis Vuitton,我們先撇開Virgil Abloh這個骨子裡就是街頭人的設計師不說,LV早在Marc Jacobs時期就曾找來Stephen Sprouse,在Keepall系列旅行手袋上,以霓虹、螢光的塗鴉手法寫滿「Louis Vuitton」的Logo字樣。而GUCCI(沒錯又是GUCCI)的Alessandro Michele,也找來癡迷於GG Logo的布魯克林塗鴉藝術家Trouble Andrew,自此充滿街頭塗鴉感的GUCCI Ghost系列隨之誕生。

 
 
 
 
 
 
 
 
 
 
 
 
 
 
 

My Luxury Bargain(@myluxurybargain)分享的貼文 張貼


↑Stephen Sprouse是高街時裝文化與街頭藝術融合的重要推手,2001年和2008年曾兩度與當時的設計總監Marc Jacobs合作,促成Louis Vuitton x Stephen Sprouse聯乘系列。

↑由塗鴉藝術家Trouble Andrew所設計,充滿街頭塗鴉感的GUCCI Ghost系列。

自從「塗鴉」成為時尚寵兒之後,那些曾沐浴於嘻哈精髓的街頭人,如今都接力坐上品牌總監大位。另外,川久保玲也曾以塗鴉大師Jean-Michel Basquiat的創作為素材,更不用說其賣翻了的「PLAY」系列,也都與塗鴉脫不了關係,而這股塗鴉風潮也一路延燒到平價品牌,我們可以說街頭塗鴉全面攻佔了時裝市場,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Elijah D. Davis(@elijahddavis)分享的貼文 張貼


↑川久保玲與Converse推出聯名系列,經典的「PLAY」系列塗鴉愛心躍上Converse帆布鞋。

精品終究是個商業活,品牌不會費心在無利可圖、沒糖可吃的事情上。拉攏街頭元素、利用來自街頭的影響力擴展商業市場,或許這才是精品端所看重、渴求的一環。即便當下雙方看似走上一段美好姻緣,卻還是改變不了精品利用次文化精神達到最大商業利益的事實。

時尚與街頭,這權力遊戲裡的政治鬥爭是必然的,我不確定其中還有多少創作是為了真正的街頭魂而活?但名為「輪迴」的潮流血液還在精品中流竄,等到哪天「精品x街頭」的手法膩了,雙方或許再度分道揚鑣。現在,就讓我們期待地下次文化再度復興的那天,那街頭與精品各據一方、相互嗆聲的美好年代......。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Googl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