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什麼,就說兩句。
第一句是過去的洞察,第二句是未來的認知。
在過去,消費主張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社會階層的標誌,另一種則是不求體面,能用就好。
一般來說,知名度高的品牌,不僅僅是商譽,通常也代表一種社交貨幣,消費的目的不光是滿足機能,往往也為了彰顯生活品味,藉由消費,釋放出某些「等級」的信息,讓世界看見,也在平等的社會中創造那麼點不平等。否則,名牌包包、進口名車甚至渡假規格,早就因為價格戰而喪盡優勢。比方說售價超過台幣一億元的全球限量超跑藍寶堅尼「Centenario」,或者連拖鞋的質感都講究到不行的高級飯店。消費,非得代表些什麼不可,這是一種對於消費的主張。
↑義大利超跑品牌Lamborghini的Centenario,結合創新設計與前瞻技術的極致限量超跑,全球限量20輛,有著「百年蠻牛王者」之稱。
另一方面,日本知名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幾年前曾經提出他的觀察,就是低欲望社會的現象,因為高齡化、少子化,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不斷增加,對於物質毫無欲望,不光是低薪問題,就算有能力也不消費,或許是社交行為已經網路化,人與人的實際距離越來越遠,各過各的小日子,透過消費讓自己代表些什麼的功能已經不大。比方說吹風機,它只需要吹乾頭髮,消費者不需要透過吹風機彰顯個人的品味,進而定義社會階層,也就是說,牙刷拖鞋之類的日常消費品,反正大家看不見,能用就好,這也是一種消費主張。
↑消費者已經不需要透過日常用品彰顯個人的品味,反而轉向在網路上經營自己的個人風格。
後來,一種俗稱CP值的模式(Price–Performance Ratio),出現在這兩種消費主張的夾縫中,並且獲得空前的勝利,橫掃市場、掠奪消費者的口袋,它大概指的是性能和價格的比例,也就是說,一樣的價格所提供的性能越強,值就越高,越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後來不光是實質的產品,就連服務方式也常常毫無準備地被納入評比,反正就是價格不可以貴,但檔次必須得拉開,還得笑瞇瞇的,無限上綱。
這些年很多新興品牌,比方說日系的零售品牌,透過不同組合的消費內容,不一定會是高價產品,但品牌識別性與滲透力相較於過去的傳統品牌還來得強勢,社交貨幣的功能不僅沒有弱化,反而更為優化,送禮自用兩相宜。這種情況對過去那些大品牌來說打擊不小,對於新興品牌來說就是微利,對於消費者來說是種溺愛。
↑過去消費的目的在彰顯生活品味,現在的消費者則既要外表光鮮亮麗,又要價格划算便宜。
溺愛久了,聰明理性的消費者會傾向要得更多。無論欲望低的日常消費,還是社會分層的私人消費,在CP值當道、溺愛消費者的趨勢下,消費者的理性慢慢變得有點錯亂,雖說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人性,但我們似乎不大會要求一雙藍白拖為消費者創造多少價值,這次的消費目的是能用就好,不大會計較一輛進口超跑能省下多少汽油,這次的消費目的是體面。千萬別搞錯了,否則真是為難彼此啊!
【延伸閱讀】設計師說兩句系列: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