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什麼,就說兩句。
第一句是過去的洞察,第二句是未來的認知。
在Wazaiii上看看文章已經是個習慣,前些日子看到一篇關於健身的文章,內容提到男生因為只關注上半身的訓練,於是變成了雷神索爾加林志玲美腿的綜合體,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現代健身房怪象,挺有趣的。這種「現代健身房怪像」,與我實際在健身房的觀察相去不遠。對此,其實網路上有很多人苦口婆心,提醒健身的人千萬別幹傻事。但是,我們要多問兩句,這種局部看正點但整體看有點抱歉的訓練結果,為什麼總是存在?「綜合體先生」對著鏡子舉起啞鈴時的自信滿滿,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讓我聯想到前一陣子很紅的一個話題: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關於認知偏差的實驗,弄清楚為什麼人在對事物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還能那麼有自信。第一個發現是,能力比較不足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第二,能力不足的人,沒有辦法正確的看到其他真正有能力的人的水平;第三,能力不足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不會去正視自己的不足;最後,如果能力不足的人能透過一些訓練來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還是能認知到,而且承認他們之前的錯誤認知。
相對自信心的產生,我們可以從這個研究的圖表來看見整個階段的情況。首先,當人還沒進入一個新領域時,不會有任何自信心出現(第一次健身)。接著,剛接觸新領域後,眼界和見識還受到局限的情況下,短時間內便會開始自我膨脹,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只練上半身)。後來,隨著經驗的累積,開始意識到原來厲害的人比比皆是,此時的自信心開始受到沉重的打擊(白皙粉嫩的細腿兒),跌落“絕望之谷”。最後經過認真的學習,知識與見識越來越廣之後,才逐漸走出“絕望之谷”。這個時候的自信心才真的與實際的表現相符(比例協調的好身材)。
↑Victoria's Secret超模Karlie Kolss分享健身日常。
這個實驗結果有趣的是,參與實驗的人在各項能力表現上的分數有高有低,但全部都認為自己優於其他人。為什麼多數人會停留在自我膨脹信心滿滿的階段呢?根據這個研究,人們在還沒跌落“絕望之谷”之前,除了看不見自己不足,也沒辦法正確的看見他人。當然,距離意識到自己不足而努力去提升自己的階段就更遙遠,換句話說,能力好壞或者表現高低與自信心的關係,取決於自我評估的能力,更簡單一點說,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獲得好身材之前,得先跨越“絕望之谷”,贏過原本的自己。
回到健身房,我們看到的這些不勻稱身材,其實都來自於缺乏自我評估的能力。從“知道自己不知道”開始,根據自身先天條件與現實需要,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體態、透過有氧還是重訓、是增肌或是減脂,執行方法是什麼、飲食該怎麼規劃,甚至肌肉結構或者訓練相關期刊文獻的研究,來建立一些正確的認知。好吧,這些很枯燥,也需要時間,但至少可以先看懂那些帥帥美美的照片,什麼叫作真正的好身材?是比例勻稱的講究、還是追求驚人的局部,至少讓自己站在鏡子前的滿滿自信有點根據。
無論如何,願意踏進健身房關心自己,總是好的開始。
【延伸閱讀】設計師說兩句系列:
◎Photo Via:INSTAGRAM, 達志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