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撕掉未來主義的標籤,暴露出來的是「未來的主義」,未來的明與闇在他們的時裝中超越時間被實踐著”


土屋阿娜

2018-12-20

未來主義:過去、當下、未來

未來主義與「現代」

從2017年後半一直到整個2018年,PVC材質幾乎無所不在地滲透整個時尚產業。這個來自60年代時尚圈未來主義風潮的產物,在過去一年同時伴隨著許多以未來風格或科幻元素為基礎的形象廣告、影片與視覺衝擊,不斷強勢的洗版、洗腦。或許是因為PVC以及未來風格的辨識度太高,相較於90年代風格那種強勢但帶點懷舊萌萌感的回鍋,這是近幾年讓人特別感覺Too Much的一波潮流,而之前阿娜也提過,如今的PVC已經不具未來感的前瞻意義,而是一種「回歸」。

 
 
 
 
 
 
 
 
 
 
 
 
 
 
 

Pierre Cardin(@pierrecardinofficiel)分享的貼文 張貼


↑1960年代Pierre Cardin的未來主義從流行到沒落,再到近年漸漸重回檯面。

「回歸」?是的,這的確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PVC材質以及其原生的未來主義,對於此時此地的時裝來說,其實是一種回歸,與復古。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未來風格與科幻元素的形象廣告給人的感覺總是復古。科幻感越重,霓虹燈打得越紅、越藍、越紫,就越容易帶我們回到那段美好的往日時光。在這個復古就是潮的2018年,它們並非新潮而是潮,是在實質意義跟意識上都容易令人買單的時尚操演。CHANEL 2017秋冬ready-to-wear系列向太空時代以及英雄致敬;Gucci 2017秋冬系列的B級太空電影風格「Gucci and Beyond」形象影片;羽絨之王Moncler的B級外星人影片「Moonray」, 甚至是Stella McCartney與奇幻視覺導演Philippa Price合作的美國西部反烏托邦超現實風格時尚影片「Eclipse」等等。

↑CHANEL 2017秋冬系列直接把太空梭搬到秀場。

 
 
 
 
 
 
 
 
 
 
 
 
 
 
 

Gucci(@gucci)分享的貼文 張貼

 

↑Gucci 2017秋冬系列形象影片「Gucci and Beyond」,靈感來自五零、六零年代的科幻電影《Star Trek》。

↑羽絨之王Moncler的B級外星人影片「Moonray」,內容大抵就是一對身著白色內衣褲的男女,和身穿銀色Moncler長大衣的外星生物對抗(荒謬但不自覺就會看完)。

↑Stella McCartney與Philippa Price合作的時尚影片「Eclipse」,從美國西部鄉村著手,將前衛的太空感和沙漠的寂寥做強烈對比。

60年代,時尚圈的未來主義Futurism三傑:André Courrèges、Pierre Cardin與Paco Rabanne,已經對服裝進行一次反傳統、反保守、反無趣,並且向太空時代致意的服裝革命,探索服裝與人體的可能動態關係,大膽採用先前不會被運用在時裝上的材質、大量來自太空梭、太空人與太空科技的元素,在服裝上最清晰可見的表現則是幾何、極簡、廓形、迷你裙。60年代的未來主義同時也是關於現代主義Modernism的,在那個太空競賽給人希望的時代,現在即未來,那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想像,並非沒有依據的天馬行空。而未來主義中種種基於實用或功能性的服飾元素,也逐漸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開始作為向未來致意的PVC或金屬素材,隨著科技發展,逐漸演化為具有實際功用的防水布或是拉鍊扣環,其「未來」色彩也逐漸淡化。


↑未來主義三傑之一:André Courrèges的太空感A字洋裝。


↑未來主義三傑之二:Pierre Cardin將幾何圖形、漆皮及長手套和簡單廓形的裙裝結合。


↑未來主義三傑之三:Naomi Campbell穿上Paco Rabanne的金縷裝。

2016年過世的André Courrèges在1991年的時候曾說過:「如果跟現在高級訂製服正在做的比起來,60年代現代多了,它有一種現今沒有的女性特質。自從60年代以來,除了復古,什麼也沒有。」當然,大師講話總是比較直也比較大聲,但就大環境來看,自從60年代定義了未來主義,並在歷史上劃下一個時間點後,未來主義的元素與精神就作為當代時尚產業的靈魂,不斷流動著。而一直「很現代」的未來主義似乎就再也沒有變得更「未來」過了,它僅僅以貼近當時社會與時尚產業樣貌的方式,被重新詮釋而帶來新意,或是作為有才設計師們一個想像服裝的媒介而帶來新視野。如CALVIN KLEIN 205W39NYC 2018秋冬系列形象廣告之中,未來主義與科幻元素以一種介於虛實之間的觀點被詮釋,在北美的大地荒原之中,刻意放大縮小的模特兒比例在屬於我們的土地上瀰漫著不熟悉的浪漫氣息,攝影師Willy Vanderperre表示他要「挑戰我們對於真實與夢境的概念」 ,也替這個系列帶來末世後(Post-apocalyptic)的新生感。

 
 
 
 
 
 
 
 
 
 
 
 
 
 
 

willyvanderperre(@willyvanderperre)分享的貼文 張貼

 

 
 
 
 
 
 
 
 
 
 
 
 
 
 
 

willyvanderperre(@willyvanderperre)分享的貼文 張貼


↑CALVIN KLEIN 205W39NYC 2018秋冬大片,Willy Vanderperre刻意把玩想像與現實的比例及尺寸,呈現末世的突兀美學。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講到關鍵字「末世後」(絕對不是拖台錢),讓我們進入今天談未來主義的第二章。

未來,末世後

你是否曾想過,未來主義中提倡的那些看起來很簡約,或是無機、乾淨的look,真的是我們未來的樣貌嗎?1968年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所想像的2001年,或是《銀翼殺手》裡所展現的世界觀,以及許多人類已經可以隨意往來月球,甚至穿梭跳耀於銀河系之間的電影中,老實說,那些真的就只是想像,跟現實差很多,我們只不過在部分的科技發展上,朝著這樣的趨向邁進。

所以,從PVC、未來主義到Sci-fi的回潮,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消費60太空時代的舊日美好時光緬懷。不過一體總有兩面,去年CHANEL推出2017秋冬的太空系列後,替許多奢侈品牌提供公關及市場策略諮詢的資深分析師Ana Andjelic就曾放炮批評,這種把未來與火箭、太空和機器人畫上等號的做法是一種虛偽的未來主義。「這只是複製了上世紀60、70年代風行的未來主義時裝的線索,以重造舊日的輝煌,這種基於過去的妄想,與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一點關係也沒有。」當然,對於時尚這個極端(變態)而具有強烈排他性的產業來說,那種好像一切都發生在伊甸園般的美好,難免時常令人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感。不過難道我們不可以做夢嗎?藉時尚圓一場美好的復古的未來的夢?


↑從2018年看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想像2001年的世界是一片潔白(但不是),相當有趣。


↑1982年的《銀翼殺手》絕對是美國反烏托邦的新黑色代表電影之最。

當然可以做夢,只是夢有分美夢與惡夢。在那個太空梭與宇宙船咻咻咻飛來飛去,三五成群的時髦小姐、紳士穿著金屬或反光服飾,坐在重力室喝咖啡的美麗世界之外,有可能是像《瘋狂麥斯》或漫畫《北斗神拳:世紀末救世主傳說》那樣一片荒蕪廢土,水比錢更重要的世界,或是像《銀翼殺手》跟《攻殼機動隊》那樣,高端科技與低端生活水平並存的Cyberpunk賽博叛客與Dystopia反烏托邦世界觀。


↑跟前文兩例相反,《瘋狂麥斯》想像的未來世界,充滿了塵土、暴力與資源不均等問題。

 


↑一代宗師推出的漫畫《北斗神拳:世紀末救世主傳說》,描述毀於核子武器的人類文明,最終過著弱肉強食的生活,後來甚至被設計成一款遊戲。

如果要膚淺的歸類,我們可以把精緻玲瓏的未來主義歸類於資本主義下的產物,它商業、主流;風砂走石的末世後反烏托邦情懷,則是無政府主義與反社會份子的信仰,它獨立、次文化。有趣的是,既然都是關於未來的夢,兩種關於未來的想像當然都是高傲或武斷的,時尚當然可以做一場參半的夢,如Rick Owens,如Gareth Pugh,如McQueen,如John Galliano,如Jean Paul Gaultier,如Martin Margiela,如保玲姊,如山本老爺。

他們撕掉未來主義的標籤,暴露出來的是「未來的主義」,未來的明與闇在他們的時裝中超越時間被實踐著。

 
 
 
 
 
 
 
 
 
 
 
 
 
 
 

RICK OWENS ONLINE(@rickowensonline)分享的貼文 張貼


↑Rick Owens 2019春夏男裝。

 
 
 
 
 
 
 
 
 
 
 
 
 
 
 

garethpughstudio(@garethpughstudio)分享的貼文 張貼

 

 
 
 
 
 
 
 
 
 
 
 
 
 
 
 

garethpughstudio(@garethpughstudio)分享的貼文 張貼


↑Nicki Minaj和Lady Gaga身穿全黑的Gareth Pugh。

 
 
 
 
 
 
 
 
 
 
 
 
 
 
 

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mcqueen)分享的貼文 張貼


↑Kaia Gerber身穿Sarah Burton執掌的McQueen出席「英國時裝大獎」頒獎典禮。


↑John Galliano的Maison Margiela 2018秋冬系列。


↑Martin Margiela本人執掌的2009春夏系列。

回到原初,「未來主義宣言」

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現代藝術以滿滿的能量開創新局。相較之下,當時的義大利較為保守,詩人F. T. Marinetti於是把現代主義的思想帶入義大利,對義大利傳統的文化藝術進行批判。1909年二月,F. T. Marinetti在當時巴黎《費加洛日報》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 ,他認為當時的義大利背負太多傳統而沈重的歷史包袱,如羅馬皇帝與教皇對人民施加的壓力,他宣揚拋棄傳統枷鎖,並且歌頌工業革命後日新月異的新世界。


↑F. T. Marinetti批評義大利傳統文化流於形式且包袱過重。

對於未來保持樂觀、肯定當時工業革命後的現況,讚揚速度、暴力、顛覆、煽動,追隨這股「未來主義宣言」藝術文學思潮的思想家們,也紛紛提出各領域的「未來主義宣言」。包含「未來主義畫家宣言」、「未來主義繪畫技法宣言」、「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以及,1914年由詩人/藝術家Giacomo Balla提出的「Futurist Manifesto of Men’s Clothing」與「The Anti-Neutral Clothing: Futurist Manifesto」。Giacomo Balla反對傳統那些如喪禮般的灰暗服飾,提倡製作快樂的、色彩鮮明的、線條動態的,能順應工業革命快速製作的服飾,以及運用色彩強烈的材質:最紅的紅、最紫的紫、最綠的綠、強烈的黃……


↑Giacomo Balla否定對於未來想像的美好化,認為強烈的美感碰撞成「醜感」才該是主流思想。

其中,有一條點列,Giacomo Balla是這麼說的:

「我們反對所謂的「Good taste」與和諧性,那會讓靈魂變得軟弱,並且使我們的每一步了無生氣。」

寫在最後,「未來的主義」

當今時尚界那些關於回歸與懷舊,歌頌太空的未來主義,或許僅僅是60年代的濫觴,不過當我們回歸到未來主義最原初的樣貌,它其實是脫離傳統,對於未來與當下抱持激進的樂觀態度。因此,很「現代」的未來主義並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後代容易過度簡化而將其精神僅理解成簡單的符碼。末世後的反烏托邦情懷也不僅止於悲觀,他們將目光放在科技發展可能造成的毀滅後果,用時裝提問並質疑,依舊希望未來可以是美好的。在這個好像只有科技在變新,時尚的致意多於新意的當下,我們期許一個擁抱未來的明與闇,帶著一點Bad taste的,時尚的「未來的主義」。

 


↑Chanel 2013秋冬系列大片和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相比,挺有意思。

因此,在我心中,或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比《駭客任務》更能真正體現時尚的「未來的主義」了。因為它展現了兩種可能性:我們可以躲在一切美好漂亮的時尚母體裡,扮演著時髦斃了的完美超人,但回過頭來我們還是那個穿著睡衣,蓬頭垢面在家看電視、吃泡麵的肉身,然後走上街頭抗議、爭取自己或他人的權益。


順著慾望,吞下時尚的膠囊,我們華麗的變身。為了現實,嚥下生活的徒勞,我們奮力的求生。


WE LOVE THIS GAME。兩者缺一不可。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Twitter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