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Hip Hop是所有個體的環境,是其共有的文化,而饒舌,則是個體的表現、作品”


陳涵

2019-6-11

Hip Hop 不只是饒舌

Represent the Hip Hop, But Not The Rap

在2018年初的尼爾森民調公司年度音樂報告中,「嘻哈」正式超越搖滾樂,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而近五年來,伴隨著大成本製作的選秀節目,「嘻哈」在臺灣儼然也成為最受千禧寶寶們歡迎的音樂類型。大量歌曲釋出-無論主流與否,例如:中文獨立音樂指標網站 StreeVoice 街聲的《2018 年度洞察報告》中指出其「Hip Hop/Rap」分類相較前一年,便多了一倍以上的新增曲目,位列「熱門風格」之首。

 
 
 
 
 
 
 
 
 
 
 
 
 
 
 

Core Festival(@corefestiv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嘻哈」近幾年已成為最受年輕世代歡迎的音樂類型

「Hip Hop/Rap」即「嘻哈/饒舌」,是個常見的分類,除上述 SV 外,iTunes的分類中亦可見到。然而,在許多曲風中,如:爵士、福音、民謠……人們經常也可以聽到純粹的唸白與韻腳詩,它們也使用饒舌的技巧。因此,我們也經常遇到「嘻哈音樂」是否便是「饒舌歌曲」的討論。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 Da Bush Babes 的經典歌曲《We Run Things (It’s Like That)》中的那句:「我們代表了嘻哈而非饒舌……(represent the hip-hop, but not the rap)」

↑Da Bush Babes 的經典歌曲《We Run Things (It’s Like That)》

「嘻哈音樂」與「饒舌歌」,不能劃上等號嗎?

文化與其表現形式

《Can’t Stop, Won’t Stop》作者 Jeff Chang 指出,雖然「嘻哈」孕生的第一首流行單曲,Sugarhill Gang 的《Rapper’s Delight》(1979,歌名直譯可為「饒舌者的樂子」)的第一句「I said a hip hop/Hippie to the hippie/The hip, hip a hop, and you don't stop……」,便包含了「嘻哈」二字,但直到 1982 年,《村聲》雜誌一篇《Afrika Bambaataa’s Hip-Hop》訪談,「嘻哈」一詞才開始被主流媒體廣泛應用。

↑雖在Sugarhill Gang 的《Rapper’s Delight》中已出現「嘻哈」二字,但直到《村聲》雜誌一篇《Afrika Bambaataa’s Hip-Hop》訪談,「嘻哈」一詞才開始被主流媒體廣泛應用。

之所以是「Hip」、「Hop」,據Bambaataa在2012年的一次訪問,提到:「這東西是 Hip(意:潮、入時)的,而當你感覺到音樂,你得要 Hop(意:蹦、動起來)上去。」因此在1982年訪問中稱它做「Hip Hop」。

↑Bambaataa在2012年的一次訪問解釋道為何有Hip Hop一詞的出現

至於「嘻哈」這二字中譯,大致在商周出版《嘻哈美國》(中譯版2002年發行;原著出版於1998年)那陣子逐漸確立。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仍舊難以直觀的透過詞彙理解「嘻哈」,其實也跟當初譯者選擇以音譯Hip Hop有關。以下暫請讀者放下「嘻哈」這個人們已習以為常的中譯,還原Hip Hop稱之。

素有「導師」之稱的紐約饒舌大老KRS-One曾說:「饒舌是你所做的,而Hip Hop 則是你所經歷的……(something you do; something you live)」文化研究學派先行者Raymond Williams在其《關鍵字》中曾簡單的定義「文化」為:「屬於一群人、一段時期抑或一個群體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a particular way of life)。」綜合KRS-On所謂「經歷」,那無疑Hip Hop是所有個體的環境,是其共有的文化,而饒舌,則是個體的表現、作品。

 
 
 
 
 
 
 
 
 
 
 
 
 
 
 

KRS_ONE(@teacha_krsone)分享的貼文 張貼


↑紐約饒舌大老KRS-One

Hip Hop文化包含饒舌作品,卻不僅限於饒舌作品。

音樂的源頭

Hip Hop與牙買加音響團(Sound System)文化關係甚鉅,大家公認在1973年,紐約Bronx區的牙買加裔DJ Kool Herc首先在一場派對中呈現了Hip Hop原始的樣貌。那是一場開學前的「返校派對」,由Herc為籌措學費而舉辦。他擔任DJ,播放不間斷的混音,牙買加人稱之為「dubbing」,此外他也兼顧麥克風,並在曲目交接前後向聽眾喊聲,這在牙買加音響團亦行之有年,稱為「toasting」。在音響團的源頭牙買加,DJ往往只有一個唱盤,他們透過dubbing與toasting的技巧穿插於一張張的唱片之間。隨著後者的工作逐漸和DJ分開,負責喊聲的人也被稱作Microphone Controller,即MC。這便是Hip Hop中的饒舌起源。

↑Kool Herc的音響系統

↑Kool Herc遇到他在牙買加時的偶像,雷鬼toasting藝人U-Roy。

而在1982那篇《村聲》決定性的訪談中,Bambaataa同時指認了「DJ、MC、BBoy、Graffiti」為嘻哈的四個元素。因此,早期的Hip Hop場景不只是舞台上的牙買加DJ、MC,也有拉丁裔的BBoy與為場景提供色彩的塗鴉者。在後來,Bambaataa 還將「知識」視為第五元素加入。

 
 
 
 
 
 
 
 
 
 
 
 
 
 
 

Tina Maria Richardson(@tina.m.richardson.12)分享的貼文 張貼


↑除了音樂作品,街舞以及塗鴉亦被視為嘻哈的重要元素。

回到我們核心的討論,因此,饒舌可以算是「Hip Hop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但並非全部……而談論「Hip Hop音樂」也至少還需要考慮DJ的存在。有鑑於原初場景裡DJ的重要性,許多的早期組合都是由饒舌歌手搭配製作人/DJ,例如:運用Hip Hop討論社會議題的開山祖Grandmaster Flash & The Furious Five的 DJ Grandmaster Flash、而首先搖滾樂團合作的RUN-D.M.C.,有DJ Run與Jam Master Jay、Pete Rock & C.L. Smooth的Pete Rock、Gang Starr的DJ Premier、DJ 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的Jazzy Jeff等。

 

所以,Hip Hop音樂是?

早期的Hip Hop由DJ們所定義。DJ 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Grandmaster Flash 三人被稱為Hip Hop的「三位一體」,他們定義了這個文化的面貌。而在Hip Hop成為媒體新興寵兒、音像紀錄與發行增加,DJ因其器材、聲音的專業,也有許多人開始「製作人」的工作。前述DJ Pete Rock、DJ Premier、DJ Jazzy Jeff 都是經歷80年代洗禮,並在90年代創造無數經典,幫助如KRS-One、Heavy D、Das EFX、Jay-Z、Nas等人奠定事業基礎或更上層樓。這三位,也可說是90年代將 DJ/Producer音樂製作與即興演出技巧提昇並帶到今日的重要人物。

↑左起:Grandmaster Flash、Afrika Bambaataa、Kool Herc

因此,即使我們將範疇縮小至「Hip Hop音樂」,答案也將是:它包含饒舌歌曲,但不僅限饒舌歌曲。製作人所作的取樣作品輯Beat tape或Instrumental(無主唱單曲)、DJ推出的Mixtape(混音帶),都是在嘻哈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作品。

↑製作人所作的取樣作品輯Beat tape或Instrumental(無主唱單曲)、DJ推出的Mixtape(混音帶),都是在嘻哈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作品。

近年受網路聽眾喜愛的Lo-Fi Hip Hop經常尊崇底特律出身的已故製作人J. Dilla(from Slum Village)為主要影響者,而他所受影響正來自於Pete Rock。若加上 Pete Rock與DJ Premier都承認受其影響的傳奇製作人/DJ Marley Marl(製作了Big Daddy Kane、MC Shan、Kool G Rap、LL Cool J等早期 Hip Hop巨星的專輯),在製作、取樣、混音上,Hip Hop音樂同樣有著數不盡的影響、傳承和故事。最後還是讓導師來講幾句吧……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YouTube, Googl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