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謠藝人Maggie Rogers於2016年爆紅。此前已發行兩張專輯的她,在紐約大學的音樂大師班中,因為一曲〈Alaska〉令客座講師Pharrell Williams驚豔,課程影像傳散於網路,而開始受到各方注目。兩年間受邀巡迴各地並參與SXSW、Lollapalooza、BBC Radio1、NPR Tiny Desk Concert……等演出,可說是近年成功由網路竄起的代表性人物。今次專文將為Wazaiii的讀者們分析Maggie在音樂上的獨特魅力,以及她成功背後的關鍵影響。
一、傳染
2016年,一段網路影片如病毒般的在社群媒體流傳。美國知名藝人、音樂製作人Pharrell Williams(臺譯:菲董)加入混音師Bob Power在紐約大學為其學生開設的大師班課程,聆聽三組學生藝人的作品:另類流行的Cafuné、饒舌歌手Saba Jenga與電子民謠歌手Maggie Rogers。讓這支影片迅速擴散的原因不外乎兩點,首先,Pharrell Williams出現;第二,當他在聆聽Maggie Rogers時的反應。
↑當Pharrell Williams聆聽Maggie Rogers的歌曲時,驚喜和訝異溢於言表。
↑Maggie Rogers受邀到Pharrell Williams和知名音樂人Scott Vener的線上娛樂頻道OTHERtone
窺視公眾人物不是什麼新鮮事,自現代媒體誕生前就有,而Pharrell Williams這等級的潮流人物,更是各類目光同步追逐的焦點。因此,真正讓這支影片與其它潮流報導殊異的原因,不只是Pharrell出現在課堂,是當他在試聽學生作品時,察覺指導學生中竟有Maggie Rogers這樣超齡的表現,某種驚喜和訝異溢於言表。
↑Pharrell Williams驚豔於Maggie Rogers歌聲的完整片段(18:25開始)
Pharrell顯然驚訝於Maggie Rogers的創作概念之完整。不過,我們可以從Maggie Rogers自陳中得到一些線索:在訪談中她曾提到過自己的成長歷程與所受影響,讓我們逐步追索她的音樂軌跡……。
↑2017年Maggie Rogers參加Lollapalooza音樂節的訪問畫面
二、電子新民謠
臺灣獨立音樂樂迷應該相對熟悉這個領域,在Maggie Rogers自述中,她說自己受到包括Cranberries、St. Vincent、Sufjan Stevens、Bon Iver、Feist等流行、民謠藝人與團體影響。而家庭對她的影響則是Eyrkah Badu、Lauryn Hill、Outkast等Hip-Hop、Neo-Soul風格的作品。這,加上前述的Cranberries和St. Vincent,或許也解釋了她所擁有的獨特視角與電氣化音色。
↑享譽國際的Cranberries
↑多重樂器演奏創作歌手St. Vincent
首先是Erykah Badu與Lauryn Hill等人所代表的Neo-Soul原為唱片經紀人Kedar Massenburg為了行銷所創,強調女性意識、政治賦權,主打都會區新興黑人中產階級。在前述兩位女性藝人所帶起的巨大影響下(包括Outkast亦受Badu所影響),不僅是原先設定的黑人音樂社群,更跨越了族群的障礙,成功打入美國主流音樂殿堂。最明確的例子便是Lauryn Hill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此前隸屬於Hip-Hop團體The Fugees)-《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在1999年葛萊美獎囊括了最佳新人、年度專輯兩項大獎。
↑曾於1999年榮獲葛萊美最佳新人、年度專輯兩項大獎的Lauryn Hill。
上述Neo-Soul運動可追溯到Nina Simone、Dorothy Ashby等人的靈魂爵士。另一方面,女性民謠歌手、搖滾詩人如Joni Mitchell、Patti Smith等人的重要影響亦不可忽略。而後兩者,又對當代民謠、搖滾場景有著深遠且關鍵性的影響,例如R.E.M.、The Cranberries、St. Vincent、Feist、James Blake……等。特別值得關注的,後三者在電子音色與環境聲響(Ambient,這裡有著另一個待完成的題目,一個間接卻也關鍵的影響)的應用、鋪陳上,會讓人們更容易追上、理解Maggie Rogers的創作。
三、流行
在一段有趣的訪談中,Maggie Rogers談到自己雖然主要受到民謠音樂傳統影響,但同時也是流行音樂的熱愛者。人們或許會驚訝於像她這樣的創作者,其實也喜歡Carly Rae Jepsen的泡泡糖流行歌曲。在被問及如何接上流行和民謠之間的差異時,Rogers的回應顯得有些異常成熟:「我已經不再去想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我已經停止去想自己在這世上應該、或可以成為怎樣的人,開始單純的做我自己。我想(音樂的)分類只存在於銷售那端,而不真正存在於創作這端,當我在唸音樂產業課程時,我曾困擾於類型:一個流行歌手是什麼樣子,一個民謠藝人又是如何?後來我不再被這事情所困,而是專注於對我而言具挑戰性、有趣的東西,以及那些反映我認為自己當下模樣的那些東西。」
這也許更好的解釋了當初Pharrell驚訝的原因:一個似乎仍在學習階段的年輕藝人,卻有著對自己完整的見解、對作品全面性的概念。或許她也有著如自己的前輩Erykah Badu和Björk一樣的實驗、驗證自己的企圖與心態。
最後,除了本文前述的各類型藝人,我們或許可以直接將Maggie的音樂置於Indie Pop、Electropop,而不限於Folk的範疇內。這也更能解釋在她音樂中,那些相較於一般民謠歌手更為跳躍、具律動感的節奏(據此,將她與的加州的電氣女聲Little Boots,或英國電子流行樂團Moloko的女主唱Róisín Murphy等人並置,似乎是有跡可循的一路)。讓我們期待她的未來。
↑令客座講師Pharrell Williams驚豔的歌曲〈Alaska〉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